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分不同类型,按WHO分级有四级且胶质母细胞瘤恶性最高,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因部位多样,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儿童和孕妇患者治疗需综合考量其特殊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类型,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胶质细胞发生肿瘤变后分别形成相应类型的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二、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分级,胶质瘤分为Ⅰ级(良性)、Ⅱ级(低级别恶性)、Ⅲ级(高级别恶性)、Ⅳ级(高度恶性)。其中,Ⅳ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生长迅速且易复发。
三、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部分胶质瘤与遗传突变相关,如IDH基因突变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较为常见,而TP53等基因的突变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胶质瘤的发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四、临床表现
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多为喷射性)、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认知功能减退等。例如,额叶胶质瘤可能导致人格改变、运动障碍;枕叶胶质瘤可引起视力缺损等。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胶质瘤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MRI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和恶性程度。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胶质瘤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六、治疗
1.手术治疗: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不仅可明确病理诊断,还能缓解肿瘤相关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对于位置特殊、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也可通过部分切除减轻肿瘤负荷。
2.放疗:术后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放疗通常与化疗联合应用。
3.化疗:根据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子特征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低级别胶质瘤也可能需要辅助化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胶质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肿瘤特点及儿童生长发育需求,手术时需格外谨慎以保护脑功能,放疗和化疗的选择需权衡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多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孕妇患者:孕妇确诊胶质瘤时,需多学科协作,充分评估手术、放疗、化疗对胎儿的影响,在保障孕妇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可能需要延迟部分治疗措施至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