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因各种缘由致脑脊液异常积聚引发脑室系统扩张或蛛网膜下腔扩大,交通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吸收障碍且脑室与蛛网膜下腔通路通畅,非交通性脑积水是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婴幼儿期有头颅进行性增大等表现、儿童及成人期有头痛等表现,发生原因包括先天性及后天颅内感染、出血、肿瘤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一、定义及脑脊液循环基础
脑积水是因各种缘由致使脑脊液在脑内异常积聚,进而引发脑室系统扩张或蛛网膜下腔扩大的病症。脑脊液为存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正常状态下其产生与吸收维持动态平衡。
二、分类及病理生理机制
(一)交通性脑积水
此类型是脑脊液吸收出现障碍,而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间通路通畅。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颗粒粘连等情况,致使脑脊液无法正常被蛛网膜颗粒吸收。
(二)非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
因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像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出口梗阻等均为常见梗阻原因,使得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引发脑室扩大。
三、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一)婴幼儿时期
由于颅骨骨缝未闭合,脑积水可致头颅进行性增大,囟门饱满隆起、头皮静脉扩张,还常出现落日征(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至下眼睑下方,呈“落日”样),同时伴有发育迟缓、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影响了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儿童及成人时期
可能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认知障碍、步态不稳等,头痛多因颅内压升高引起,视力下降与颅内压增高对视神经的压迫有关,认知障碍和步态不稳则与脑室扩大对脑实质的压迫及脑脊液循环异常影响脑功能有关。
四、发生原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时期脑部发育异常,如神经管畸形等,可造成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梗阻,从而引发脑积水。
(二)后天因素
1.颅内感染:像脑膜炎等疾病,炎症可导致蛛网膜颗粒粘连,影响脑脊液吸收,进而引发脑积水。
2.颅内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液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或引起蛛网膜颗粒粘连,导致脑积水。
3.颅内肿瘤:肿瘤可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阻碍脑脊液正常流通,引发脑积水。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既往病史(如颅内感染、出血、肿瘤病史等)以及家族史等,了解可能导致脑积水的相关因素。
(二)临床表现观察
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典型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如婴幼儿的头颅异常增大等表现,成人的头痛、呕吐等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能清晰显示脑室扩大情况,可初步判断脑积水的存在及大致程度。
2.头颅MRI:较CT更精准,可明确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存在梗阻以及脑积水的具体类型,有助于精准诊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