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关节症状起始时间部位性质等及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包括关节及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有炎症指标和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有X线超声MRI,诊断时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差异。
一、病史采集
1.症状细节询问:详细了解关节症状起始时间、部位,如是否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或单关节起病(需排查感染性关节炎等),关节疼痛性质(如刺痛、胀痛等)、持续时长及加重缓解因素,有无晨僵及晨僵持续时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多超过30分钟),是否伴随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口干眼干、雷诺现象(手指遇冷变白变紫)等全身表现。
2.个人史与家族史:询问患者职业、生活环境,有无长期接触可能诱发风湿病的物质(如有机溶剂等),家族中有无类似风湿病患者(部分风湿病有遗传倾向,如强直性脊柱炎等)。
二、体格检查
1.关节检查:观察关节有无肿胀、畸形、压痛、活动受限等,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呈梭形肿胀;痛风性关节炎多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2.系统检查: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皮肌炎的Gottron丘疹等)、黏膜有无溃疡,心肺腹等系统有无异常体征,以排查风湿病累及多系统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炎症指标: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异常;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可反映疾病活动度,数值升高常提示炎症活跃。
2.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特异性不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较高,尤其是早期诊断价值大。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抗核抗体(ANA)是筛选性指标,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高且与疾病活动相关,抗Sm抗体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
其他风湿病相关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血管炎相关,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等对类风湿关节炎也有一定诊断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骨质破坏、间隙狭窄等情况,对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骨质侵蚀等。
2.超声检查:能发现早期关节滑膜炎症、积液及小的骨质破坏等,对关节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帮助,尤其适用于手部小关节的评估。
3.磁共振成像(MRI):对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病变显示敏感,可更早发现风湿病累及软组织的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MRI可能发现关节软骨损伤等。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差异,例如儿童风湿病有其独特的表现及相关检查特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对多见等,均需在病史采集、检查选择等方面充分考量以精准诊断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