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出血的处理包括现场初步处理、医院就诊处理和预防复发措施。现场初步处理要保持儿童镇静、取坐位或半卧位、按压止血并冷敷;医院就诊时医生会检查鼻腔、用药物、烧灼或填塞止血;预防复发需保持鼻腔湿润、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现场初步处理
1.保持镇静:首先要让儿童保持镇静,因为紧张可能会加重鼻出血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哭闹挣扎,因为哭闹挣扎会使血压升高,进而加重出血。
2.坐位或半卧位:让儿童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以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同时也能减少血液向后流入喉部。对于婴幼儿,可以将其抱起,头部略向前倾。
3.按压止血:用手指捏住儿童双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需要注意按压时要持续用力,不要中途松开查看,一般多数儿童通过这种简单按压就能止血。
二、医院就诊处理
1.医生检查: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首先检查鼻腔情况,明确出血部位。可能会使用鼻内镜等检查设备来详细查看鼻腔内部结构,判断是鼻腔前部的黎氏区出血还是鼻腔其他部位出血等情况。
2.局部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局部的止血药物,如麻黄碱棉片等,收缩鼻腔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但要注意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要谨慎评估药物的适用性。
烧灼止血:如果是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医生可能会采用化学烧灼(如硝酸银等)或激光、微波等方法进行止血,通过破坏出血的血管来达到止血效果。不过对于低龄儿童,要充分考虑操作的安全性和对儿童的影响。
填塞止血:对于出血较剧烈、范围较广的情况,可能会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填塞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鼻腔黏膜造成过度损伤,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等情况,防止发生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三、预防复发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滴鼻剂来保持儿童鼻腔黏膜的湿润,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注意鼻腔的保湿,因为干燥的鼻腔黏膜容易破裂出血。
2.纠正不良习惯: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儿童无意识地挖鼻孔。如果儿童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导致鼻痒,要及时治疗,减少因鼻痒而挖鼻孔的行为。
3.合理饮食:让儿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保证营养均衡,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避免儿童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对鼻腔黏膜产生不良刺激。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儿童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鼻腔局部病变(如鼻息肉等)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儿童,要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控制血小板水平,降低鼻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