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急性发作期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及物理治疗(热疗、冷疗);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手术治疗有适合早期的关节镜手术和晚期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方式上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调整:急性发作期需充分休息,减少膝关节负重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动作;缓解期可适当进行低强度的关节功能锻炼,如游泳、平地慢走等,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和青少年在进行锻炼时要选择适合其身体发育阶段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老年人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2.物理治疗
热疗:可采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热敷一般可使用温毛巾等,温度适中,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红外线照射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注意避免烫伤。不同性别患者在物理治疗时无特殊性别差异,但对于有皮肤破损、感觉障碍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热疗。
冷疗:在急性期肿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袋敷在皮肤上,可包裹毛巾后再使用,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感觉较迟钝的人群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风湿性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如阿司匹林等,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格外谨慎,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胃肠道、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有进展风险的患者,可延缓病情进展,但这类药物可能有骨髓抑制、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对于早期病情相对较轻,存在关节内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关节镜下清理术,去除病变组织,改善关节功能。该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一般较少采用关节镜手术,成年人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适合,老年人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心肺功能等。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病情晚期,膝关节严重破坏、疼痛剧烈、功能严重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康复也较为关键。不同年龄患者在术后康复等方面会有差异,老年人术后康复要注重循序渐进,儿童一般不考虑该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