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脑震荡需详细采集受伤机制等病史,行神经系统检查,轻微脑震荡也需24至48小时密切观察精神、饮食、睡眠等,出现需积极干预表现时做头颅CT等检查,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婴幼儿要更谨慎评估观察,且要营造安静舒适环境轻柔护理体现人文关怀。
一、临床评估与观察要点
1.病史采集:需详细了解婴幼儿脑震荡的受伤机制,包括受伤时的外力情况、受伤的具体部位等,同时明确受伤发生的时间。例如,是头部受到碰撞、坠落等何种方式导致受伤。还要关注受伤当时婴幼儿的最初表现,如是否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有无呕吐等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要检查婴幼儿的意识状态,观察其是否清醒、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是否正常;检查肢体活动情况,看是否存在肢体活动不对称、无力等现象;查看眼部情况,如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评估婴幼儿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烦躁不安、嗜睡等异常表现。若发现婴幼儿有意识改变(如长时间昏迷不醒)、频繁呕吐、剧烈头痛难以安抚、肢体活动明显异常等情况,提示可能需要积极干预。
3.密切观察期:对于轻微脑震荡表现的婴幼儿,即受伤后短暂哭闹,但很快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的情况,也需要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密切观察。观察内容包括精神状态(如是否持续嗜睡、是否过度烦躁不安)、饮食情况(是否正常进食、有无拒食)、睡眠情况(睡眠时长及睡眠中是否容易惊醒等)。因为部分婴幼儿可能出现迟发性的症状变化,例如在受伤数小时或数天后才出现呕吐、意识改变等情况。
二、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必要性
1.头颅CT检查:当婴幼儿脑震荡后出现上述需要积极干预的表现时,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颅内是否存在出血、脑组织损伤等情况。头颅CT能够清晰显示颅内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例如,若CT提示有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就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如住院观察、必要时进行手术等。
2.其他监测手段:在观察过程中,还可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温等,来辅助评估婴幼儿的状况。若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也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干预。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及注意事项
1.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幼儿:此类婴幼儿出现脑震荡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基础状况与正常婴幼儿不同,对脑震荡的耐受和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加强观察,因为既往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其对脑震荡后症状的表现和恢复情况。例如,既往有癫痫病史的婴幼儿,出现脑震荡后更需密切观察是否有抽搐等癫痫发作相关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干预。
2.人文关怀与护理:在观察和可能的干预过程中,要注重为婴幼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的声光刺激。护理人员要轻柔地照顾婴幼儿,如在进行检查或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婴幼儿的额外刺激,保证婴幼儿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接受观察和可能的医疗处理,体现对婴幼儿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