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诊断需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并通过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用石膏支具固定(适用于部分断裂影响小情况)和手术修复(用于完全断裂或部分严重影响功能情况且尽早手术),康复固定期间做未固定关节主动活动,去除固定后渐进所属关节功能锻炼,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康复谨慎、老年人注意手术风险及康复速度、有基础疾病者严格控血糖防并发症。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包括受伤时间、部位、受伤时的动作等,了解是否有暴力牵拉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原因有差异,儿童多因玩耍时不当用力,成年人可能与运动或工作意外相关。
2.体格检查:观察受伤部位有无肿胀、畸形,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测试肌腱功能,判断肌腱断裂的程度,如屈指肌腱断裂时手指屈伸功能会受限。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评估肌腱断裂情况,能看到肌腱的连续性;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显示肌腱断裂的部位、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二、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部分肌腱断裂且断裂处稳定性较好、对功能影响较小的情况,一般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受伤部位,固定时间通常为3-6周,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时需注意固定装置的合适性,儿童要避免固定过紧影响生长发育。
(二)手术治疗
对于完全肌腱断裂或部分断裂但严重影响功能的情况,需进行手术修复。手术通过缝合等方式恢复肌腱的连续性,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时间根据肌腱修复情况而定,一般也在3-6周左右。手术时机方面,应尽早进行,通常在受伤后1-2周内手术效果较好,但也要考虑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如有基础疾病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时间。
三、康复阶段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固定期间可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比如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固定手指时,可进行肩部、肘部的主动活动。不同年龄患者活动强度不同,儿童要在家长协助下轻柔进行。
2.后期康复(去除固定后):去除固定后逐步开始肌腱所属关节的渐进性功能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暴力牵拉。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肢反应,如有疼痛加剧、肿胀等情况应及时调整锻炼方案。年龄较大患者康复锻炼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增加强度,老年人则要缓慢进行,防止再次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肌腱断裂后治疗和康复需更加谨慎,手术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式,康复锻炼要在专业儿科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康复导致生长畸形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肌腱断裂后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康复速度要缓慢,可结合营养支持,补充钙剂等有助于肌腱修复和骨骼健康。
3.有基础疾病者: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肌腱断裂后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肌腱修复,手术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康复过程中也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