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外力致颅骨、脑膜、脑组织损伤的创伤性疾病,按损伤部位与脑膜是否完整分为闭合性(头部受非锐器等外力致颅骨未破但颅内结构可损,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和开放性(头皮颅骨硬脑膜破裂、脑组织与外界通、多由锐器火器致伤易感染),轻中度表现为头痛头晕等,重度可昏迷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CT首选MRI敏感,治疗包括现场急救保呼吸等、一般支持治疗、对症控颅内压防感染,手术治血肿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颅骨弹性好脑损伤重需轻柔操作评估,老年人有基础病病情变化快需兼顾原发病,孕期女性要评估胎儿影响及防护治疗权衡。
一、定义
颅脑损伤是头部遭受外力作用后引发颅骨、脑膜、脑组织等结构损伤的创伤性疾病,外力作用方式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二、病因分类
(一)按损伤部位与脑膜是否完整分类
1.闭合性颅脑损伤:头部受非锐器或非穿透性外力作用,颅骨虽未破裂,但颅内结构可受损,常见类型有脑震荡(短暂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脑挫裂伤(脑组织实质性损伤伴出血、水肿)等。
2.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均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多由锐器或火器致伤,常合并颅内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轻中度损伤表现
轻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短暂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能无异常或仅见轻微改变。
(二)重度损伤表现
重者可迅速陷入昏迷,伴有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异常、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如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受伤时间及伤后症状演变过程。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运动与感觉功能、病理反射等。
(三)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病变;头颅MRI对细微脑组织损伤(如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更敏感。
五、治疗原则
(一)现场急救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出血及时止血,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防加重损伤。
(二)一般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三)对症处理
1.控制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2.防治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需预防颅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四)手术治疗
如存在颅内血肿、严重颅骨骨折压迫脑组织等情况,需及时行手术清除血肿、修复颅骨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颅骨弹性较好,脑组织相对脆弱,受伤后易出现颅骨骨折不明显但脑损伤较重的情况,护理时需特别注意轻柔操作,及时进行头颅影像学评估。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快,治疗需兼顾原发病,密切监测各脏器功能。
(三)孕期女性
孕期颅脑损伤需谨慎评估胎儿影响,进行检查时需采取防护措施,治疗时权衡母体与胎儿的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