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宝宝因脑脊液循环障碍等致脑室扩张,先天因素有神经管发育缺陷、染色体异常,后天因素含颅内感染、颅内出血,临床表现有头颅外观改变、神经系统表现等,诊断靠头颅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护理需保护头部、观察异常并配合治疗。
一、定义阐释
脑积水宝宝是指因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异常积聚,进而引起脑室扩张的婴儿。脑脊液正常情况下在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循环,若循环通路受阻、吸收异常或分泌过多,就会使脑室扩大,压迫脑组织,影响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二、病因分析
(一)先天因素
1.神经管发育缺陷: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异常等先天发育问题,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性梗阻,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等,这是婴儿脑积水常见的先天病因,此类情况多与遗传因素及孕期母体环境等相关,孕期母体接触某些致畸物质等可能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发育缺陷的风险。
2.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疾病患儿易出现脑积水,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会干扰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影响脑脊液相关结构的形成与功能,从而引发脑积水。
(二)后天因素
1.颅内感染:婴儿期发生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炎症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的蛛网膜颗粒等结构粘连,使脑脊液吸收障碍,进而引起脑积水。例如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炎症渗出物可能阻塞脑脊液循环通道。
2.颅内出血:早产儿或产伤等导致颅内出血,血液吸收过程中可能形成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发脑积水。早产儿因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颅内出血。
三、临床表现
(一)头颅外观改变
婴儿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膨出且张力增高,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明显扩张,头颅与面部比例失调,呈现“大头娃娃”样外观。
(二)神经系统表现
1.发育迟缓:脑积水宝宝在运动、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正常婴儿,如运动功能达到相应月龄要求的时间延迟,智力发育水平低于正常婴儿等。
2.眼部异常:常出现落日征,即眼球下转,露出巩膜,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眼球运动神经受影响所致。
3.其他表现:可能伴有呕吐、抽搐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观察脑室扩张情况,对前囟未闭的婴儿较为适用,操作简便且无辐射。
2.头颅CT:能清晰显示脑室扩张程度、脑实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颅内病变等,有助于明确脑积水的严重程度及病因排查。
3.头颅MRI:相较于CT,对脑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精准地判断脑脊液循环通路情况,对于病因诊断价值更高。
五、特殊人群护理提示
对于脑积水宝宝,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头部,避免碰撞等外力损伤,因为婴儿头颅脆弱,脑积水状态下头颅更易受影响。要密切观察头颅大小变化、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及康复等相关措施,由于婴儿身体机能尚不完善,护理过程中需格外细心,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降低脑积水对宝宝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