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有脑沟、脑池高密度影及积血分布范围,脑沟、脑池高密度影具特征性,积血分布因病因不同有差异;间接征象包括脑积水、脑梗死、脑实质内血肿,脑积水表现为脑室不同程度扩张,脑梗死早期无明显异常,数天后现低密度梗死灶,少数患者合并脑实质内血肿表现为脑实质内高密度团块影,且不同年龄人群在各表现上有相应差异。
一、直接征象
1.脑沟、脑池高密度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具特征性的CT表现。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会在脑沟、脑池等部位积聚,呈现高密度影。这是因为血液的密度高于脑脊液,在CT图像上表现为明亮的高密度区域。例如,大脑外侧裂、脑基底池(如鞍上池、环池等)、大脑纵裂等部位常见高密度影,通过这些高密度影的分布可以初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大致范围。不同年龄人群中,脑沟、脑池的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但出血后高密度影的显示原理是相同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颅骨较薄、脑沟相对较浅等特点,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是否有轻微的高密度影改变。
2.积血的分布范围:可广泛分布于大脑凸面、脑底池等部位。如果是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常集中在脑底动脉环附近的脑池内,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血液多积聚在鞍上池及侧裂池;而动静脉畸形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可能分布相对较广泛,可累及多个脑沟、脑池。年龄因素会影响脑池、脑沟的发育情况,儿童的脑池相对较窄小,出血后积血的分布范围在CT上的显示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本质是血液在蛛网膜下腔的积聚。
二、间接征象
1.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可能会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脑积水。CT上可表现为脑室系统不同程度的扩张。急性脑积水时,脑室迅速扩大;慢性脑积水则脑室逐渐扩大,同时脑实质可能会有相应的受压改变。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脑积水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脑积水可能会引起头颅增大等表现,而成人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脑沟变浅等。例如,婴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积水,CT可见脑室明显扩大,头颅CT测量脑室-头颅比等指标可辅助判断脑积水的程度。
2.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脑梗死。CT上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数天后可出现相应供血区域的低密度梗死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部位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风险和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较差等原因,更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在CT上观察脑梗死灶时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相鉴别。
3.脑实质内血肿:少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合并脑实质内血肿,CT上表现为脑实质内的高密度团块影,其位置与出血的血管相关。例如,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同时伴有脑实质内血肿,这在CT上可清晰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等,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的脑实质内血肿在CT上的显示与成人相似,但儿童的脑实质相对较娇嫩,血肿对脑实质的影响可能在临床表现上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