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累及关节等多组织且多数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包括具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及某些病原体感染可触发或加重,常见类风湿多累及小关节致对称肿胀疼痛畸形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育龄女累及多系统,强直性脊柱炎侵犯脊柱骶髂关节致腰僵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药物对发育影响,孕期用药谨慎,老年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合并症。
一、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是一类累及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的疾病,多数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涵盖多种异质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二、病因机制
1.遗传因素:部分风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如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基因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者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2.免疫紊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是多数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核心发病机制,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
3.感染因素:某些病原体感染可触发或加重风湿病,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发病相关,肠道细菌感染可能参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生。
三、常见分类及临床表现
1.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2.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可累及皮肤(如面部蝶形红斑)、肾脏(蛋白尿、水肿)、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多系统,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青年男性多见,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后缓解,病情进展可致脊柱强直、畸形。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症状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家族史等,重点检查关节肿胀、压痛、畸形等体征。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如贫血、白细胞异常)、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
3.影像学检查:X线可观察关节骨质破坏情况;CT、MRI有助于早期发现关节及软组织病变;超声可评估关节滑膜炎症、积液等。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急性期需休息、制动,缓解期进行康复锻炼以维持关节功能,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延缓病情进展,如甲氨蝶呤等)、生物制剂(针对特定免疫靶点,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需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风湿病:需格外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代谢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身高、骨密度等指标。
2.孕期患者: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需在风湿科与产科医生共同评估后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3.老年患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结合合并症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