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血沉加快)、自身抗体检查(ANA阳性率高,抗ds-DNA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抗Sm抗体特异性高)、补体检查(C3、C4常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对盘状红斑狼疮有诊断价值,肾脏活检对狼疮肾炎重要),且不同类型患者检查需考虑相应特点。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例如,约1/3的红斑狼疮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常低于正常范围,血小板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是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攻击血液中的细胞成分。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脏是红斑狼疮常见的受累器官,当肾脏受损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红细胞和管型等异常成分,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发现肾脏受累的迹象。
3.血沉:多数红斑狼疮患者血沉加快,血沉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血沉增快往往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试验,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可达95%以上,其滴度也常较高。但ANA阳性并非仅见于红斑狼疮,其他结缔组织病等也可能出现阳性,不过红斑狼疮患者的ANA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例如,在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中,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且抗体滴度通常较高;而在缓解期,抗体滴度可能降低或转为阴性。
3.抗Sm抗体:是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可达99%,但阳性率相对较低,约20%-30%的红斑狼疮患者抗Sm抗体阳性。一旦检测到抗Sm抗体阳性,对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补体检查
1.补体C3、C4: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C3、C4常降低,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会消耗补体,导致血清补体水平降低,检测补体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度。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1.皮肤活检:对盘状红斑狼疮有诊断价值,可发现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改变。通过皮肤活检可以明确皮肤病变的性质,辅助诊断红斑狼疮。
2.肾脏活检:当怀疑红斑狼疮肾炎时,肾脏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肾脏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膜性、局灶节段性增生性、弥漫增生性等,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注意相应的生理特点,儿童红斑狼疮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时需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确保检查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尿常规等检查时需注意标本的采集规范;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检查时要综合考虑吸烟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检查本身主要依据医学标准进行;有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检查时需特别关注自身抗体等检查项目与既往病史的关联性,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