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炎是发生在骶髂关节的炎性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而强直性脊柱炎是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超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骶髂关节病变,但骶髂关节炎不全等同于强直性脊柱炎,二者在发病年龄与人群、症状特点、诊断方面均有差异,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与骶髂关节炎的联系
强直性脊柱炎常累及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骶髂关节是其最常累及的部位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超过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骶髂关节的病变。在疾病早期,骶髂关节的炎症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表现,通过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发现骶髂关节的炎性改变,如早期的骶髂关节面模糊、微小侵蚀等。
但骶髂关节炎不完全等同于强直性脊柱炎:虽然强直性脊柱炎多伴有骶髂关节炎,但骶髂关节炎有多种类型。例如,退行性骶髂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与关节软骨退变、磨损有关,其发病机制与强直性脊柱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不同。退行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HLA-B27抗原阳性率较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率较高。另外,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骶髂关节炎症,与强直性脊柱炎的自身免疫性发病机制有明显区别。
骶髂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部分体现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发病年龄与人群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之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退行性骶髂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等因素导致发病风险增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发病风险也会有所升高。
症状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疼痛往往呈隐匿性、慢性进展性,疼痛可在休息时加重,活动后部分缓解,患者常伴有晨僵,晨僵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强直、畸形等表现,影响患者的脊柱活动度,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弯腰、转身等活动受限。
退行性骶髂关节炎的疼痛多与活动相关,休息后可缓解,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一般不会出现脊柱强直等严重的关节畸形表现,对脊柱活动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生活方式上长时间站立、行走、重体力劳动等可能会加重退行性骶髂关节炎的症状。
诊断方面的区别(体现病史等因素影响)
实验室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HLA-B27阳性率升高,同时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而其他原因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如感染性骶髂关节炎,会有相应病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如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退行性骶髂关节炎的炎症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根据纽约标准等诊断标准,会有骶髂关节的典型炎性改变进展过程。而其他原因导致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如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可能有感染灶的影像学表现,退行性骶髂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表现。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区分骶髂关节炎是否由强直性脊柱炎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