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良性与恶性在组织学特征、生长方式、影像学表现和预后情况上有区别。良性脑膜瘤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多呈膨胀性生长、影像学边界清强化明显且预后相对较好;恶性脑膜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多为浸润性生长、影像学表现密度不均边界不清且预后较差。
良性脑膜瘤:细胞形态相对规则,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亚型如脑膜皮型脑膜瘤等,肿瘤细胞与正常脑膜细胞形态较为接近,侵袭性相对较弱,一般不会广泛侵犯周围脑组织。例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良性脑膜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为一致。
恶性脑膜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细胞排列紊乱,可能出现坏死等情况。其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有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象,这是恶性程度较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更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包括脑组织、血管等结构。
生长方式
良性脑膜瘤:多呈膨胀性生长,通常有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一般通过手术较容易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相对较少,但部分良性脑膜瘤如果生长部位特殊,也可能有一定复发风险。例如,凸面脑膜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对周围脑组织主要是压迫作用。
恶性脑膜瘤:生长方式多为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容易侵犯周围脑组织、血管、颅骨等结构,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肿瘤生长速度往往较快。
影像学表现
良性脑膜瘤:在头颅CT上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多有脑膜尾征(肿瘤附着的脑膜增厚强化),周围水肿一般较轻;在头颅MRI上,T1加权像多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例如,典型的脑膜瘤在MRI增强扫描时,肿瘤本身强化明显,附着的脑膜强化形成脑膜尾征,这是良性脑膜瘤较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恶性脑膜瘤:头颅CT上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能有坏死、出血等表现,边界多不清楚;头颅MRI上T1加权像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信号也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周围水肿往往较明显,且更易侵犯周围结构,如侵犯颅骨时可导致颅骨破坏等表现。
预后情况
良性脑膜瘤:总体预后相对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很多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复发后再次手术等治疗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儿童良性脑膜瘤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可能对脑组织发育等产生的影响,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影像学复查很重要。女性患者如果在孕期发现脑膜瘤,需要综合评估手术时机等,因为孕期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充分考虑胎儿和孕妇的情况。
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对较差,复发率高,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恶性脑膜瘤患者无论年龄、性别,总体生存质量受肿瘤影响较大,复发后治疗较为棘手,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但往往预后不佳。在生活方式方面,恶性脑膜瘤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但由于肿瘤本身的侵袭性,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较多影响,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有基础病史的恶性脑膜瘤患者,需要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关注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肿瘤治疗对基础病史的影响,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平衡好控制血压和肿瘤治疗的药物使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