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患脑瘤的人群包括: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如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基因)及家族中有脑瘤患者的遗传因素相关人群;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的年龄因素相关人群;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环境,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相关人群;有脑部既往疾病(如脑脓肿等慢性感染、曾化疗)及患有神经纤维瘤病等系统性疾病的基础病史相关人群
一、遗传因素相关人群
1.携带特定基因突变人群: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的人群容易患脑瘤,如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其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或NF2基因突变引起,这些基因突变会使机体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异常,增加肿瘤发生几率。
2.家族中有脑瘤患者的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脑瘤,那么其患脑瘤的遗传易感性会升高,虽然具体遗传模式因脑瘤类型而异,但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可能是家族中共同的遗传背景或生活环境中相似的致癌因素传递等原因。
二、年龄因素相关人群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脑瘤的高发年龄段之一,在15-39岁人群中脑瘤也是常见肿瘤类型。儿童脑瘤的发生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比如髓母细胞瘤在儿童后颅窝肿瘤中占比较高,其发病机制涉及胚胎残余细胞的异常增殖等。青少年脑瘤的发生可能与生长发育阶段细胞代谢活跃,易受各种致癌因素影响有关。
2.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脑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损伤的概率增加,中老年人群患脑瘤的风险也逐渐升高,例如胶质母细胞瘤在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其发病与脑组织老化过程中细胞DNA修复功能下降、细胞增殖调控失衡等因素相关。
三、生活方式相关人群
1.长期暴露于致癌环境的人群
接触电离辐射人群: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环境中的人群,如接受头部放疗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后一定时间内患脑瘤风险增加)、核辐射职业暴露人员等,电离辐射可损伤脑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癌变,增加患脑瘤的可能性。
接触化学致癌物人群: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乙烯、亚硝基化合物等的人群,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干扰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遗传物质,诱发脑部细胞癌变,从而增加患脑瘤风险。
2.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长期熬夜人群:长期熬夜可能导致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长期下来可能增加患脑瘤等肿瘤的风险。
缺乏运动人群:缺乏运动的人群往往机体代谢功能下降,身体免疫力可能降低,体内环境容易出现失衡状态,为肿瘤细胞的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增加患脑瘤的几率。
四、基础病史相关人群
1.有脑部既往疾病人群:患有某些脑部既往疾病的人群,如脑脓肿、脑血吸虫病等慢性脑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脑部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在此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增加患脑瘤的风险;还有既往因其他肿瘤接受过化疗的人群,化疗药物可能对脑部细胞有潜在的致癌性,在一定时间后可能诱发脑瘤。
2.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人群:患有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系统性疾病的人群,除了上述遗传因素相关外,其系统性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会使得脑部肿瘤发生几率大幅提高;患有Li-Fraumeni综合征等罕见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脑部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