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症状分为前驱、典型和特殊情况三类。前驱症状在感染后12天出现,有全身乏力等,缺乏特异性,儿童表现不明显,老人更隐匿。典型症状包括肌肉痉挛,先影响咀嚼肌,后依次累及其他肌群,呈阵发性发作,可因刺激诱发,儿童表现不典型,老人易骨折;还伴有体温升高、大汗等交感神经亢进表现,儿童易脱水,老人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特殊情况有局限性破伤风,少数患者仅局部肌肉强直,儿童和老人少见且易误诊;新生儿破伤风于出生后47天发病,症状发展快,病死率高,需家长密切观察。
一、前驱症状
感染破伤风后,前驱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天出现,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前驱症状可能会持续12天,随后逐渐发展为典型的破伤风症状。不同人群的前驱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儿童可能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前驱症状可能表现得不够明显,家长需要更加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前驱症状可能更为隐匿,且可能与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状相混淆。
二、典型症状
1.肌肉痉挛:破伤风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咀嚼肌痉挛会导致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痉挛可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肉痉挛时,头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肉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时,可造成呼吸停止。肌肉痉挛呈阵发性发作,可自发,也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繁者,常提示病情严重。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痉挛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会出现相应的运动障碍和痛苦表情。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更容易引发骨折等并发症。
2.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左右,若并发肺部感染,体温可超过39℃。此外,还可能伴有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心血管系统对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三、特殊情况
1.局限性破伤风: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受伤部位或邻近肌肉的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这种类型的破伤风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相对较少见,但由于其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2.新生儿破伤风:常于出生后47天发病,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出现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破伤风杆菌的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同时,新生儿无法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喂养情况、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