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肿瘤晚期有多种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头痛(多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约70%-80%患儿出现)、呕吐(喷射性,约60%-70%患儿出现)、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肢体运动障碍(约40%-50%患儿出现)、癫痫发作;其他的视力视野改变、内分泌紊乱、全身的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并采取措施,兼顾患儿特殊特点护理。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1.头痛:小儿脑肿瘤晚期常见头痛症状,多为持续性,且呈进行性加重。这是由于肿瘤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引起。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70%-80%的小儿脑肿瘤晚期患儿会出现头痛表现,疼痛部位可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以全头部胀痛为主。
2.呕吐: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患儿往往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呕吐,且呕吐后头痛症状可能会有短暂缓解,但不久又会再次出现。据统计,小儿脑肿瘤晚期患儿中约60%-70%会出现呕吐症状。
3.视乳头水肿: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由于颅内压升高,阻碍了眼底静脉回流,导致视乳头出现水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意识障碍:晚期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逐渐发展到昏迷。这是因为肿瘤压迫或侵犯脑实质,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传导和脑代谢紊乱。例如当肿瘤累及脑干等重要结构时,更容易引起意识障碍,严重时患儿可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
2.肢体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肢体无力、偏瘫等。肿瘤压迫或侵犯脑部运动中枢及其传导通路,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比如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运动区附近时,患儿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肌力下降,严重者无法自主活动。研究表明,约40%-50%的小儿脑肿瘤晚期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
3.癫痫发作: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等。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刺激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有的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肢体的抽搐,有的则为全身性大发作。
三、其他症状
1.视力视野改变: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等结构时,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例如肿瘤位于鞍区时,容易压迫视神经,引起患儿视力逐渐减退,视野范围缩小,严重影响患儿的视觉功能,使其无法正常观察周围环境。
2.内分泌紊乱:不同部位的脑肿瘤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如松果体区肿瘤可能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导致患儿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情况;垂体区肿瘤可影响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表现。
3.全身症状:晚期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以及疾病本身对患儿身体的严重影响,导致患儿体质下降,营养状况不佳。
小儿脑肿瘤晚期症状多样,且不同患儿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小儿脑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儿,需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注重患儿的舒适度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