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是常见原发性颅内肿瘤,约占40%-50%,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因级别不同有差异;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低级别预后相对较好,高级别预后差,影响预后因素多样。
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低级别神经胶质瘤:起病相对隐匿,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才被察觉。常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由于肿瘤影响脑神经元的正常放电,约30%-50%的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会出现癫痫;还可能有头痛,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着肿瘤生长,头痛可能逐渐加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视力下降、听力障碍等,具体取决于肿瘤所在的部位。
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病情进展较快,症状更明显且严重。头痛通常较为剧烈,呈进行性加重;癫痫发作可能更为频繁且难以控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展迅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初步发现颅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表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影等,但对于一些小的或位置特殊的肿瘤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头颅MRI:是诊断神经胶质瘤的重要手段,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胶质母细胞瘤在MRI上多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病理检查:是确诊神经胶质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等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等。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对于降低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例如,对于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可尝试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对于高级别神经胶质瘤,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尽量切除肿瘤。
放疗:是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疗可以采用常规外照射放疗等方式。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如果术后有残留或复发风险较高,也可能需要进行放疗。
化疗:对于高级别神经胶质瘤,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替莫唑胺等,可通过口服等方式给药,与放疗联合使用(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在复发或进展时也可能需要化疗。
神经胶质瘤的预后
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预后相对较好。例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但具体预后还与肿瘤的切除程度、基因特征等因素相关。
高级别神经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差,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也较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在12-15个月左右,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应用,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可能会有所延长。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分级、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反应等。对于儿童患者,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的预后相对成人可能更差一些,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耐受性可能较差,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