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垂体瘤起源于颅底蝶鞍内垂体前叶,分为能分泌过量激素致相应临床症状的功能性垂体瘤(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和不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激素早期多无症状增大后可压迫周围组织的无功能性垂体瘤,病因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等相关,症状依类型而异,诊断靠内分泌检查及垂体MRI,治疗有手术、药物、放射,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及解剖位置
大脑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肿瘤,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内,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激素调控机体代谢、生长、生殖等重要生理功能。
二、分类
1.功能性垂体瘤:能分泌过量激素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常见类型如泌乳素瘤(可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瘤(儿童期发病可致巨人症,成人发病可致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引发库欣综合征,出现向心性肥胖等表现)等。
2.无功能性垂体瘤:不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后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压迫垂体正常组织可引起垂体功能减退等。
三、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部分垂体瘤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异常可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进而诱发垂体瘤)等因素相关。
四、症状表现
1.功能性垂体瘤相关症状:依分泌激素不同而异,如泌乳素瘤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生长激素瘤除肢端肥大或巨人症表现外,还可能伴有代谢异常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引发库欣综合征则有典型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表现。
2.无功能性垂体瘤相关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头痛(因肿瘤增大致颅内压轻度升高或压迫周围神经结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所致)、垂体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乏力、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五、诊断方法
1.内分泌检查:检测血液中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如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激素分泌异常。
2.影像学检查:垂体MRI是诊断垂体瘤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垂体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通过经蝶窦手术或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多数垂体瘤患者,尤其肿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有激素分泌异常需解除压迫的情况。
2.药物治疗:针对功能性垂体瘤,如泌乳素瘤可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亭等)进行药物治疗,通过抑制泌乳素分泌来控制病情。
3.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残留、复发的垂体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放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垂体瘤需谨慎评估病情,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及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药物治疗也需权衡药物对儿童生长、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优先考虑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2.女性患者:女性垂体瘤患者需关注月经情况及生育相关问题,泌乳素瘤可能影响月经和生育,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激素水平及生育相关指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保障生育功能及月经正常。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垂体瘤患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病情,在治疗垂体瘤的同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治疗垂体瘤过程中对基础疾病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