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出现短暂脑功能障碍,判断依据有明确外伤史、短暂意识丧失等;观察要点包括意识状态、神经系统表现、生命体征;处理措施有现场初步处理、及时就医检查、住院或居家观察;特殊人群需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能有迟发性颅内出血,恢复期间仍需密切观察。
一、宝宝脑震荡的定义及判断依据
宝宝脑震荡是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发生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判断依据主要包括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如摔倒、碰撞等;伤后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还可能伴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等表现,但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通常无颅内器质性病变。
二、宝宝脑震荡后的观察要点
1.意识状态:需密切观察宝宝的意识情况,看是否有再次昏迷、嗜睡程度是否加重等。因为脑震荡可能有病情变化,若意识状态持续恶化需警惕其他颅内病变。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哭闹情况等判断意识状态,年龄较小的宝宝可能表现为原本活泼好动突然变得萎靡不振,对逗引无明显反应等。
2.神经系统表现:留意宝宝是否有呕吐频繁、抽搐、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呕吐频繁可能提示颅内压有变化,肢体活动异常可能是脑部受损的表现。比如宝宝原本能正常伸手抓物,伤后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减少,就需要引起重视。
3.生命体征:监测宝宝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一般脑震荡宝宝生命体征多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出现异常波动,也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例如体温升高可能是机体对损伤的应激反应,但也需排除其他感染等情况导致的体温异常。
三、宝宝脑震荡后的处理措施
1.现场初步处理:如果宝宝头部受伤,首先要让宝宝保持安静,避免晃动头部。如果有伤口要进行简单的压迫止血等处理,但不要随意搬动宝宝头部,尤其是怀疑有颈椎损伤等情况时,除非有专业人员指导。
2.及时就医检查:无论宝宝受伤后表现看似多轻微,都应尽快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因为有些颅内病变可能在受伤当时表现不明显,但后续会逐渐出现症状。
3.住院观察或居家观察:如果头颅CT等检查无异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或居家观察。居家观察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如让宝宝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上述提到的意识、神经系统表现和生命体征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宝宝)脑震荡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脑震荡后病情变化可能较难早期发现,所以家长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各项表现。比如小于1岁的宝宝,不会准确表达头痛等不适,只能通过哭闹、精神状态等间接判断,家长需每小时甚至更频繁地查看宝宝情况。
2.生活方式:在脑震荡后的恢复期间,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避免宝宝进行奔跑、攀爬等剧烈运动,减少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用眼过度的情况,因为过度用眼可能影响宝宝休息,不利于脑部恢复。
3.病史影响:如果宝宝既往有神经系统相关病史,如曾有过癫痫等情况,脑震荡后更要密切观察,因为头部外伤可能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此时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宝宝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和进行后续处理。
五、宝宝脑震荡的预后情况
大多数宝宝脑震荡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症状可逐渐消失,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也有少数宝宝可能会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等情况,所以即使在恢复期间症状看似缓解,也不能放松观察,若再次出现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