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略高,长期缺乏运动等人群风险高。非药物干预有功能锻炼(钟摆、爬墙运动)、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仪);生活方式要调整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运动强度要注意,女性特殊时期有相关注意事项,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一、肩周炎的定义与基本情况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长期缺乏运动、肩部有过外伤史或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功能锻炼
1.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圆周摆动,每次摆动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这种运动可以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尤其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因肩部活动减少导致肩周炎的人群,能逐步改善肩关节的功能。
2.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接触墙壁,逐渐向上攀爬,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重复多次,每次可尽量达到自己的最大活动范围。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且肩部疼痛相对较轻的人群较为适用,能有效提升肩关节的外展功能。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肩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温热的刺激能够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因寒冷刺激或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肩周炎症状的人群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通过热敷来改善局部不适。
2.理疗仪治疗:如红外线理疗仪,利用其发射的红外线深入组织,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通过特定的理疗仪器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根据仪器说明和个体耐受情况而定,一般10-2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1-2次。对于肩部血液循环较差、炎症反应明显的肩周炎患者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三、生活方式调整
(一)姿势调整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或肩部过度前伸等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要保持电脑屏幕与眼睛水平,座椅高度合适,使肩部处于放松状态。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姿势调整,防止因姿势不当加重肩周炎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上班族等都应重视这一点。
(二)避免肩部过度劳累
尽量减少肩部的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如长时间提重物等。对于体力劳动者或运动爱好者,要合理安排工作和运动强度,给肩部足够的休息时间。比如运动爱好者在进行肩部相关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过度运动导致肩部损伤进而引发肩周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需注意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对肩周炎病情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肩部损伤。例如钟摆运动和爬墙运动要缓慢进行,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同时,老年人在接受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热敷温度过高烫伤皮肤,理疗仪使用要遵循专业指导,确保安全有效。
(二)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肩部肌肉和关节的状态。生理期时要注意肩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疼痛;孕期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因身体重心改变加重肩部负担,可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肩部康复锻炼。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并发肩周炎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肩部组织的修复。在进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例如物理治疗时要确保不会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功能锻炼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