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但难完全根治,治疗有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和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帮助养成良好习惯并定期检查,孕妇要注重口腔清洁及兼顾全身疾病,老年人要兼顾全身疾病并定期维护;要定期口腔检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与维持牙周健康。
一、治疗方法及原理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通过教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以及使用牙线、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发展为牙周炎,有效的口腔清洁能减少菌斑的持续刺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规范的口腔清洁配合基础治疗可使约80%-90%的轻度至中度牙周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使用超声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龈下刮治则是深入牙龈下方,刮除牙根表面的牙石及菌斑,消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这是因为牙石是菌斑矿化形成的,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炎症加重,通过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能去除这些刺激源,为牙周组织的恢复创造条件。
2.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对于牙周炎较严重,出现深牙周袋且经基础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牙周翻瓣术。该手术是将牙龈翻开,暴露病变的牙根面,彻底清除牙石、肉芽组织等,然后复位缝合牙龈瓣。这样可以使牙周袋变浅,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新附着和愈合。研究显示,牙周翻瓣术在合适病例中的成功率较高,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
植骨术:当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考虑植骨术。通过植入骨移植材料,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为牙齿提供更稳定的支持。骨移植材料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牙槽骨缺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类型,临床研究表明,合理应用植骨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提高牙齿的保留率。
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牙周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不认真等)或先天性牙龈发育异常等情况,家长要格外重视。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其正确刷牙,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周问题并及时干预。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周组织相对脆弱,早期干预对其牙周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2.孕妇:孕妇患牙周炎可能会对自身健康及胎儿产生影响。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发生牙周炎症。孕妇需要更加注重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口腔治疗。因为牙周炎可能与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所以孕妇要积极维护牙周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和治疗难度。老年人患牙周炎时,要兼顾全身疾病的控制。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要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牙周治疗,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同时,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周维护,以延缓牙周炎的进展。
三、预防与维持
1.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周炎的迹象,如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等,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早期的牙周炎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定期检查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等,这些营养素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益。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症,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而过量饮酒也可能对口腔健康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