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最常见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等严重性,依生长部位不同致神经功能缺损或颅内压增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相对恶性低但有复发风险,高级别恶性高预后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其影响及预后有差异
一、胶质瘤的定义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颅内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不同类型的胶质瘤由不同起源的胶质细胞恶变而来。
二、胶质瘤的严重性
1.生长特性方面
浸润性生长: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它不像良性肿瘤那样有清晰的边界,会像树根一样向周围脑组织广泛浸润,难以完全手术切除。例如,在大脑组织中,正常脑组织有明确的结构和边界,而胶质瘤细胞会突破这种结构,侵入邻近的正常脑组织,这就导致了术后容易复发。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脑组织仍处于发育阶段,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可能会对脑的正常发育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运动障碍等问题。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脑功能有一定退化,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会进一步破坏脑功能,加重认知障碍等情况。
复发倾向:很多胶质瘤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仍容易复发。复发后的胶质瘤往往恶性程度可能进一步增高,治疗难度也随之加大。有研究表明,高级别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率很高,平均复发时间较短。在不同性别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不同性别在胶质瘤复发率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患者在面对复发时,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会影响后续的治疗决策和预后。
2.对脑功能的影响
神经功能缺损:根据胶质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会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果胶质瘤生长在运动区,可能会引起肢体的运动障碍,如偏瘫、肢体无力等;如果生长在语言中枢区域,会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出现失语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运动区或语言中枢的胶质瘤会严重影响其运动发育和语言发育,例如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正常行走、说话延迟或表达困难等。老年患者本身运动和语言功能有一定基础,但胶质瘤的侵犯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功能的丧失,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颅内压增高:随着胶质瘤的逐渐增大,会引起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疝,这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可危及生命。无论是儿童、成年还是老年患者,颅内压增高都是胶质瘤严重的表现之一。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压增高时可能会出现头颅增大等特殊表现;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血管硬化等基础情况,颅内压增高对其脑血流的影响更为明显,更容易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3.恶性程度分类及预后
低级别胶质瘤:相对高级别胶质瘤来说,恶性程度较低,生长速度较慢,但也有恶变可能。经过手术等治疗后,部分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仍有复发风险。例如一些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在早期手术完整切除后,有可能较长时间内病情稳定。然而,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后恢复相对成年患者可能有一定优势,但也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老年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复发后再次治疗的耐受性较差。
高级别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预后差。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较短,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生存期通常也在1-2年左右。在性别方面,目前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在高级别胶质瘤的生存期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生理变化(如更年期等)会影响其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心理状态。对于儿童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的副作用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