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可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性疾病(如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如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引起,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的相关病因及护理观察要点
一、颅内占位性病变
1.脑肿瘤:包括原发性脑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和转移性脑肿瘤。原发性脑肿瘤会占据颅内空间,导致病变部位压力升高,进而引起整个颅内压增高。转移性脑肿瘤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同样会占据颅内空间,引发颅内压增高。例如,有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表现。
2.颅内血肿:外伤性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以及自发性颅内血肿(如高血压性脑出血等),血肿的形成会占据颅内原本正常的空间,使得颅内压力失衡,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血肿往往因颅骨骨折损伤血管导致血液积聚,迅速引起颅内压增高;高血压性脑出血则多发生在高血压患者的基底节区等部位,血肿形成后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
二、颅内感染性疾病
1.各种脑炎:如细菌性脑炎(如化脓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等)、真菌性脑炎等。病原体在颅内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水肿、脑脊液分泌增多等,进而使颅内压升高。以化脓性脑炎为例,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会导致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病毒性脑炎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导致颞叶等部位的炎症和水肿,引发颅内压增高。
2.脑膜炎:包括细菌性脑膜炎(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等)、结核性脑膜炎等。脑膜炎时,炎症累及脑膜,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分泌增加以及脑膜刺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病程中会出现脑脊液回流受阻等情况,进而使颅内压升高。
三、脑血管疾病
1.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常见的类型,血液在脑内积聚,占据脑组织空间,同时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破坏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使颅内压力急剧升高。
2.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时,梗死区域脑组织水肿,导致颅内空间相对变小,引起颅内压增高。例如,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四、脑积水
1.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可导致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积聚,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原因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颗粒粘连等,使得脑脊液吸收受阻,脑室系统逐渐扩大,颅内压升高。
2.梗阻性脑积水:脑室系统内的梗阻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如脑室系统内的肿瘤、囊肿等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积聚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引起颅内压增高。例如,第三脑室肿瘤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发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
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儿童:儿童颅内压增高可能由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脑肿瘤等原因引起。由于儿童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压增高时颅骨可代偿性扩张,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前囟膨出等。在护理儿童颅内压增高患者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囟门情况,避免过度搬动患儿,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老年人: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萎缩、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有关。老年人脑萎缩使颅内空间相对增大,但如果发生病变,颅内压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对于老年人颅内压增高患者,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颅内压增高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颅内静脉窦血栓等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脑部血管痉挛、水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静脉窦血栓也可在妊娠期发生,导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压升高。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因为一些检查和治疗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