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因脑脊液循环等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多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后者由颅内感染、出血等引起;婴儿脑积水有头颅增大等表现,成人有颅内压增高等表现;诊断靠影像学和体格检查;治疗有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和非手术(药物辅助),需考虑患者因素。
一、脑积水的定义
脑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使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
二、脑积水的分类及病因
(一)先天性脑积水
1.病因:多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如神经管闭合不全、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中孔或侧孔闭锁等。
2.性别与年龄因素:在新生儿及婴儿期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在发病概率上无明显绝对差异,但因先天发育异常的遗传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二)后天性脑积水
1.病因:可由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出血(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外伤性颅内出血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等引起。
2.生活方式与病史因素:有颅内感染病史、头部外伤史或颅内肿瘤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后天性脑积水。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一般不是直接病因,但身体整体健康状况可能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比如免疫力低下可能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从而诱发脑积水。
三、脑积水的临床表现
(一)婴儿脑积水
1.头部变化: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迅速增大,前囟门扩大且饱满,颅缝分离。
2.眼部表现: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到下眼睑下方,呈现“落日征”。
3.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由于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导致头围增大带来的颅骨受压相关表现。
4.年龄因素影响:婴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脑积水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影响更为显著,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智力、运动等多方面的发育。
(二)成人脑积水
1.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2.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等,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脑积水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上可能会有差异,如由颅内肿瘤引起的脑积水可能还会伴有相应肿瘤压迫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3.生活方式与病史因素:成人若有长期的颅内疾病史等,发生脑积水后其症状的出现和进展可能与自身的基础健康状况、既往治疗情况等相关,比如既往接受过颅脑手术的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术后恢复情况等会影响脑积水相关症状的呈现。
四、脑积水的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清晰显示脑室扩大的程度、脑组织受压情况等,是诊断脑积水常用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CT图像能够直观看到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导致脑积水的病因相关改变,如颅内肿瘤的占位等。
2.头颅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准确地评估脑脊液循环通路情况,对于一些细微的结构异常等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在先天性脑积水病因的排查方面具有优势。
(二)体格检查
对于婴儿脑积水,检查前囟门的张力、头围大小等;成人则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等,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相关的异常表现,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提供线索。
五、脑积水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分流装置将脑室中的脑脊液引流到腹腔,被腹腔吸收,从而缓解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的情况。
2.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等情况,通过创建第三脑室底部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瘘口,使脑脊液直接引流到蛛网膜下腔被吸收。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暂时不适合手术或轻度脑积水的患者,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如使用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手段,主要还是依赖手术等方法来解决根本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比如婴儿由于身体耐受性等问题,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等需要特别谨慎评估;成人则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