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中毒是人体接触过量甲醛引发不适反应及健康损害,接触途径有吸入、皮肤接触、食入,临床表现分轻、中、重度,诊断需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防要从装修和工作场所入手,处理要转移环境、冲洗皮肤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中毒特点及注意事项,室内甲醛浓度应低于0.08mg/m3,新装修后充分通风检测达标再入住,工作场所要做好防护通风。
甲醛的接触途径
吸入:空气中甲醛浓度过高时,经呼吸道吸入是主要的中毒途径。例如新装修的房间如果甲醛超标,人在其中停留就会通过呼吸吸入甲醛。
皮肤接触:长期接触甲醛污染的衣物等,甲醛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食入:摄入含甲醛的食物或水也可能导致甲醛中毒,但相对较少见,多与甲醛污染食品包装等情况有关。
甲醛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眼部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眼睛刺痛、流泪、畏光,咽喉部不适、干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脱离甲醛接触后,症状可在数天至一周左右逐渐缓解。例如某研究显示,在接触低浓度甲醛的轻度中毒患者中,约80%在脱离接触后1周内眼部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基本消失。
中度中毒:除了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持续咳嗽、声音嘶哑、胸闷、胸痛等,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胸部听诊可能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强或散在的点片状阴影。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恢复,具体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接触甲醛的程度而异。
重度中毒:会出现喉头水肿、窒息,肺水肿,昏迷,休克等严重情况。例如严重的甲醛中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急救措施。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影响,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损害(如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生殖系统损害(对男性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对女性可能影响月经周期等)以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甲醛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与鼻咽癌等癌症的发生相关)。
甲醛中毒的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居住或工作环境中甲醛暴露情况,包括近期是否有新装修且未有效通风的经历,接触甲醛的时间、浓度等情况。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出现的眼部、呼吸道、全身等相关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例如血常规检查可能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等;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呼吸功能状况;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判断肺部是否存在炎症、水肿等病变;必要时还可进行甲醛生物监测,如测定尿中甲醛代谢产物等,但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甲醛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原则
预防
装修方面:选择环保达标的装修材料,装修后要充分通风换气,一般建议通风3-6个月后再入住,可通过检测室内甲醛浓度来判断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室内甲醛浓度应低于0.08mg/m3)。
工作场所:在甲醛浓度超标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要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同时要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设施建设。
处理原则:一旦发生甲醛中毒,首先要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无污染环境中,脱去被甲醛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对于吸入中毒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重度中毒患者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不同人群甲醛中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对甲醛更为敏感。儿童接触甲醛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频繁咳嗽、喘息等,且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家庭装修中,儿童房的装修要格外注意使用环保材料,装修后充分通风,定期检测甲醛浓度,确保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
孕妇:孕妇接触甲醛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流产等。孕妇应避免接触甲醛污染的环境,在新装修房屋入住前要严格检测甲醛浓度,确保安全后再居住。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甲醛后更易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更容易发生肺水肿等严重情况。老年人居住环境也应注意甲醛防控,定期检查居住环境的甲醛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