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症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的子宫肌腺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者,术后有复发影响生育等风险)和根治性的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等情况,术后失去生育能力且可能有内分泌影响但可彻底解决症状);手术前要进行常规和妇科检查评估状况,做好患者心理和身体准备;手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伤口,逐步康复锻炼并定期随访复查。
一、手术方式选择
子宫肌腺症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常见的有子宫肌腺病灶切除术;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妇科疾病且年龄较大的患者。
(一)子宫肌腺病灶切除术
1.手术操作过程
麻醉: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腹部切口:根据子宫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腹部切口,如下腹部正中切口等。
暴露子宫:将子宫暴露出来,充分显露肌腺病灶部位。
切除病灶:使用手术器械仔细切除子宫肌层内的腺肌病灶组织,尽量保留正常的子宫肌层组织,以最大程度保留子宫的功能。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器官。
2.适用人群及影响
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术后有一定概率自然受孕,但也存在病灶复发等风险影响生育结局;对于保留子宫的患者,需注意术后复发可能导致症状再次出现。
(二)全子宫切除术
1.手术操作过程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等。
腹部操作:切开腹部,依次处理周围组织,分离并切断子宫的韧带、血管等结构,将子宫完整切除。
关闭腹腔:清理腹腔,妥善止血后关闭腹腔。
2.适用人群及影响
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其他需切除子宫情况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失去生育能力,且可能对内分泌等产生一定影响,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更年期症状提前等,但能彻底解决子宫肌腺症相关的症状。
二、手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一般状况,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例如,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患者凝血状态,确保手术中止血安全。
妇科检查:详细检查子宫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子宫肌腺症的病灶范围、大小等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患者准备
心理准备: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风险及预后等情况,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理特点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能更担心术后生育问题,需重点进行生育相关的沟通解释;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身体准备: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术前1-2天进食流质饮食,术前一晚灌肠等,以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手术中污染风险。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如术前洗澡等,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需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手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每小时监测1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因为子宫肌腺症手术可能引起出血等情况,通过生命体征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
伤口护理: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采用腹部切口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伤口感染,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换药等。
2.康复及随访
康复锻炼: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如术后早期可进行床上翻身、四肢活动等,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下床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年轻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快,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老年患者则需循序渐进。
随访: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进行复查,通过妇科检查、B超等检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有无复发等情况。对于保留子宫的患者,更要密切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