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其临床表现和分泌激素的类型有关,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多种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一、临床表现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向及其分泌激素的类型。
激素分泌异常: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泌乳素过多引起闭经、泌乳和不孕。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肿瘤向上方发展可压迫垂体柄和下丘脑,引起垂体功能减退的症群,如下丘脑性闭经、多饮、多尿、尿崩症、视力减退。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则压迫第Ⅲ、Ⅳ、Ⅵ对颅神经,引起患侧嗅觉丧失和视力下降、头痛,海绵窦部尚可引起Ⅲ、Ⅳ、Ⅵ对颅神经麻痹。
垂体卒中性病变: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都可以自发发生梗死、坏死,从而引起垂体卒中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尸检中高达20%~50%。近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于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难以从症状、体征及一般的内分泌检查中作出垂体卒中的诊断。
二、诊断
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内分泌检查:测定垂体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功能。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医生了解垂体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或经鼻蝶窦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三、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较大、压迫症状明显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缓解压迫症状,恢复垂体功能。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的肢端肥大症,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泌乳素过多引起的闭经、泌乳和不孕,可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溴隐亭。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残留或复发、不能耐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放射治疗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常用的方法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常规放疗,内照射主要用于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
四、预后
垂体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生长速度、治疗方法和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良性垂体瘤的预后较好,恶性垂体瘤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垂体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五、预防
垂体瘤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垂体瘤。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有害物质,减少垂体瘤的发生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垂体瘤的发生。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垂体瘤:儿童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垂体瘤多为良性,生长速度较快,常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儿童垂体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和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孕妇垂体瘤:孕妇垂体瘤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手术治疗应在怀孕16周后进行,药物治疗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治疗期间,孕妇应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老年人垂体瘤:老年人垂体瘤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尽量避免手术和放射治疗,以免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药物治疗是老年人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生长速度、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