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常见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局灶性症状(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运动、感觉、语言障碍及视野缺损),不同类型颅内肿瘤有相关特殊症状,如胶质瘤低级别起病隐匿病程长,高级别进展快;脑膜瘤颅内压增高缓慢出现且有局部压迫症状;垂体瘤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视力视野障碍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有差异。
一、颅内肿瘤常见症状
(一)颅内压增高症状
1.头痛:是颅内肿瘤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早晨或晚间较重,部分患者可因用力、咳嗽、低头等使头痛加剧。这是由于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头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囟门隆起、头围增大等;成年人则主要表现为上述常规头痛特点。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使头痛症状更易出现或加重。有头部外伤病史等人群发生颅内肿瘤导致头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2.呕吐:常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多在头痛剧烈时出现。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所致。儿童颅内肿瘤出现呕吐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能与其颅内解剖结构特点及肿瘤对颅内压影响更敏感有关。
3.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等。长期颅内压增高不缓解可能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不同年龄患者对视神经乳头水肿的耐受及后续视力影响不同,儿童视神经相对脆弱,更易受影响。
(二)局灶性症状
1.癫痫发作:部分颅内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可表现为全身性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不同年龄人群癫痫发作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具多样性,成年人则多按常规癫痫发作类型表现。有既往癫痫病史的人群发生颅内肿瘤后癫痫发作可能会有变化。
2.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运动障碍:肿瘤影响运动中枢时可出现对侧肢体无力、瘫痪等。如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运动区附近,可导致相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年龄较小的儿童运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肿瘤导致的运动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且恢复相对复杂;成年人则会明显影响日常肢体活动。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麻木等。肿瘤累及感觉传导通路时出现,不同性别患者在感觉障碍的感知和表述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本质是神经传导受影响。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可出现运动性失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听不懂别人说话)等。不同年龄人群语言功能基础不同,儿童语言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肿瘤导致的语言障碍恢复难度可能较大;成年人则会严重影响日常交流等活动。
视野缺损:肿瘤压迫视觉传导通路相关结构时可出现视野缺损,如枕叶肿瘤可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等。不同年龄患者视野缺损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在视觉发育阶段受影响更大,影响其空间感知等能力。
二、不同类型颅内肿瘤相关特殊症状
(一)胶质瘤
1.低级别胶质瘤:起病相对隐匿,病程较长,可能先出现癫痫等局灶性症状,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出现时间和进展速度有差异,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可能生长相对较快,症状出现后进展相对迅速。
2.高级别胶质瘤: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局灶性症状更突出且进行性加重,如运动、感觉障碍等迅速恶化,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情进展的耐受不同,老年人可能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症状出现后身体更难承受病情快速进展。
(二)脑膜瘤
1.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缓慢出现,因为脑膜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占位效应逐渐显现,不同年龄脑膜瘤患者颅内压增高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差异,儿童脑膜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颅内压增高可能更严重。
2.局部压迫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有相应表现,如位于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导致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不同性别脑膜瘤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肿瘤生长部位对症状的影响更关键。
(三)垂体瘤
1.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泌乳素瘤女性可出现月经紊乱、泌乳等;生长激素瘤儿童可出现巨人症,成年人可出现肢端肥大症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可导致库欣综合征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垂体瘤患者内分泌紊乱症状差异明显,儿童垂体瘤导致的巨人症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巨大,女性垂体瘤患者月经等内分泌改变更受关注。
2.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不同年龄患者视力视野受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影响视觉发育,成年人则影响日常视物及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