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脑瘤生长缓慢、边界清,不做手术存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较低;积极治疗中手术可迅速解除压迫、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放疗等辅助治疗有一定延缓作用;儿童患者不做手术易致严重后遗症应尽早评估手术;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后选择治疗方式;有基础疾病患者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良性脑瘤的定义及一般特点
良性脑瘤是指生长缓慢、边界清楚、通常不具有侵袭性的脑内肿瘤,其细胞分化较好,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是主要的不良影响方式。
二、不做手术时的存活率情况及影响因素
(一)总体存活率大致情况
良性脑瘤不做手术时的存活率不能一概而论,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部分较小且位置特殊、手术风险极高的良性脑瘤,在密切观察下可能有一定生存时间,但总体而言,相比积极治疗(包括手术等),不做手术的存活率相对较低。例如,一些位于重要功能区的极小良性脑瘤,若不做手术,随着肿瘤缓慢生长可能会逐渐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但具体存活时长差异很大,有的可能数年,有的可能较短。
(二)影响因素分析
1.肿瘤大小:较小的良性脑瘤不做手术时,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对机体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不显著,但随着肿瘤增大,会对周围脑组织、神经结构等造成更明显压迫,从而影响神经功能,降低存活率。比如直径小于1厘米且位置相对安全的良性脑瘤,不做手术时可能存活数年甚至更久,但直径大于3厘米的良性脑瘤不做手术,可能较快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2.肿瘤位置:若良性脑瘤位于非重要功能区,不做手术时存活率相对稍高些。例如位于大脑半球非功能区的良性脑膜瘤,不做手术时可能在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肿瘤生长缓慢,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而如果位于脑干等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脑瘤,即使体积较小,不做手术也极易因肿瘤压迫重要神经核团或传导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如呼吸、心跳调节中枢受影响等,会极大影响生存,存活时间较短。
3.患者年龄:对于儿童良性脑瘤患者,不做手术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可能会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从而明显降低存活率。而成年患者相对儿童来说,机体代偿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不做手术时的存活率相对儿童可能稍好,但也受肿瘤本身情况影响。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肿瘤不做手术时,肿瘤带来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恶化,也会影响存活率。
4.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良性脑瘤患者,不做手术时,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进一步危及生命,降低存活率。而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相对来说不做手术时的存活率可能相对更受肿瘤本身因素影响。
三、积极治疗(手术等)的优势及意义
(一)手术治疗的优势
手术切除是治疗良性脑瘤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直接去除肿瘤组织,能迅速解除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对于大部分良性脑瘤,手术切除后患者可长期生存,甚至接近正常人的生存状况,复发风险相对不做手术也大大降低。例如,多数良性脑膜瘤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存活率较高,可正常生活工作多年。
(二)其他治疗方式的辅助作用
除手术外,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立即手术的良性脑瘤患者,可能会采取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缓肿瘤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预后,但总体效果通常不如手术直接切除肿瘤彻底。
四、特殊人群的特别考虑
(一)儿童患者
儿童良性脑瘤患者不做手术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肿瘤对脑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异常等多种严重后遗症,极大影响患儿的未来生活和生存质量,所以对于儿童良性脑瘤,一般建议在评估手术风险后尽早考虑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存。
(二)老年患者
老年良性脑瘤患者不做手术时,需充分评估其身体各脏器功能以及手术风险。若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极高,可在密切监测肿瘤情况的前提下,采取保守治疗为主,但要密切关注肿瘤生长速度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重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提高其生活舒适度。
(三)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良性脑瘤患者,不做手术时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变化等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时,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评估手术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不手术时基础疾病与肿瘤进展相互影响的风险,制定最适宜的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