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是牙齿发育矿化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的牙齿硬组织疾病,有颜色改变和釉质缺损等临床表现,发病与饮水、食物及其他途径有关,可通过调节饮水氟含量、关注儿童等进行预防,治疗有美学修复(树脂贴面、瓷贴面、全冠修复)和脱色治疗(外脱色法、内脱色法)等方式
一、氟斑牙的定义
氟斑牙是一种与氟暴露相关的牙齿硬组织疾病。它是在牙齿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所引起的特殊型牙齿釉质发育不全,属于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且突出的症状。
(一)发病机制
人体摄入过量氟后,氟会与牙齿硬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氟化钙,干扰釉质发育过程中釉质基质的形成、矿化等环节,影响釉质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导致牙齿表面出现颜色改变、釉质缺损等病理改变。
二、氟斑牙的临床表现
(一)颜色改变
1.轻度:牙齿表面呈现白垩色斑块,可累及部分牙面。这是因为氟影响了釉质矿化,使釉质出现脱矿,局部透光性改变,呈现出白垩样外观。
2.中度:牙齿表面除了白垩色斑块外,还会出现黄褐色或棕褐色的着色,着色范围可扩大,累及更多牙面,但一般仍以斑块状为主。
3.重度:牙齿表面着色严重,呈现深褐色或黑色,并且可能伴有釉质的实质性缺损,如出现凹陷、坑洼等,严重影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
(二)釉质缺损情况
1.轻度氟斑牙釉质缺损不明显,主要是颜色改变;中度氟斑牙可能有少量釉质的细小缺损;重度氟斑牙则釉质缺损较为严重,可影响牙齿的形态和结构,甚至可能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等。
三、氟斑牙的发病因素
(一)饮水因素
1.当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时,就容易导致人体摄入过量氟。一般来说,当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1.0mg/L时,就可能增加患氟斑牙的风险,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饮用水中氟含量差异较大,一些高氟地区的饮水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2.生活在高氟地区的人群,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是氟斑牙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例如某些山区或特定的地域,由于地质条件因素,饮用水中氟含量异常偏高。
(二)食物及其他途径
1.某些食物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氟,比如茶叶中含氟量相对较高,如果长期大量饮用高氟茶叶,也可能导致氟摄入过量。此外,一些工业废气排放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使周围环境中的氟含量升高,进而通过食物等途径影响人体。但相对而言,饮水是氟摄入的主要途径。
四、氟斑牙的预防措施
(一)饮水氟含量调节
对于饮水氟含量过高的地区,可以采取除氟措施来降低水中氟含量。例如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等方法对水源水进行处理,使饮用水中氟含量降低到适宜范围(一般控制在0.51.0mg/L较为合适),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人体氟的摄入,预防氟斑牙的发生。
(二)儿童特殊关注
儿童处于牙齿发育矿化的关键时期,对氟的敏感性较高。家长应特别注意儿童的饮水情况,对于生活在高氟地区的儿童,要确保其饮用经过除氟处理的水。同时,要教育儿童不要吞咽牙膏,因为儿童在刷牙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吞咽牙膏,而牙膏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氟,长期大量吞咽可能会导致氟摄入过量。
(三)工业环境防护
对于在高氟工业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加强职业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工作服等,减少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摄入氟,降低患氟斑牙及其他氟中毒相关疾病的风险。
五、氟斑牙的治疗方法(仅说明治疗方式,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一)美学修复治疗
1.树脂贴面: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氟斑牙。通过将树脂材料粘结在牙齿表面,遮盖牙齿的颜色改变和部分釉质缺损,恢复牙齿的美观外观。其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较快改善牙齿外观,但树脂材料可能存在一定的耐磨性问题,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
2.瓷贴面:对于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瓷贴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瓷贴面的颜色接近天然牙齿,美观效果持久,而且耐磨性较好。它是将薄层瓷修复体粘结在牙齿表面,遮盖氟斑牙的颜色和改善釉质缺损情况,但瓷贴面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对牙齿的磨除量较树脂贴面稍多。
3.全冠修复:适用于重度氟斑牙,牙齿釉质缺损严重,影响牙齿形态和功能的情况。全冠修复是将整个牙齿冠部进行覆盖,不仅可以改善牙齿的外观,还能保护牙齿,防止进一步的缺损,但全冠修复需要磨除较多的牙齿组织。
(二)脱色治疗
1.外脱色法:可使用过氧化氢等脱色剂,通过涂抹在牙齿表面,利用其氧化性使牙齿着色部分褪色。但外脱色法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中度以下的氟斑牙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并且脱色效果维持时间相对有限。
2.内脱色法:是将牙髓摘除后,将脱色剂置于髓腔内使牙齿脱色。这种方法相对复杂,而且需要先进行牙髓治疗,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适用于伴有牙髓病变的氟斑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