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与子宫胎盘缺血、免疫与遗传因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营养缺乏、胰岛素抵抗等有关,其症状主要有抽搐、昏迷、高血压、蛋白尿等,可导致孕妇及胎儿出现严重的不良结局,甚至死亡。
妊娠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的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子痫发作时会出现抽搐、牙关紧闭、眼球固定、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甚至昏迷等症状,可导致孕妇及胎儿出现严重的不良结局,甚至死亡。
1.妊娠子痫的病因是什么?
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子宫胎盘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初产妇、子宫膨大过度、腹壁紧张等,都会导致子宫胎盘缺血,进而诱发妊娠子痫。
免疫与遗传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或家族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容易发生子痫前期及子痫。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前列环素生成减少、内皮素生成增加,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妊娠子痫。
营养缺乏: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有关。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进而增加妊娠子痫的风险。
2.妊娠子痫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子痫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典型的症状有:
抽搐:突发的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
昏迷:抽搐频繁,昏迷不醒,常伴有深部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
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10mmHg。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300mg或随机蛋白尿≥(++)。
不典型症状: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以下不典型症状:
头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但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
头晕:头晕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也可能是子痫的早期表现。
上腹部不适: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3.妊娠子痫的危害有哪些?
对孕妇的危害:
抽搐时可导致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不张、脑梗死、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抽搐后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孕妇的生命安全。
对胎儿的危害:
抽搐时可导致胎儿缺氧、酸中毒、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胎儿的生命和健康。
4.妊娠子痫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病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或本次妊娠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
症状:出现抽搐、昏迷、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
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出现异常脑电图,有助于诊断。
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排除颅脑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的病情。
5.妊娠子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密切监护: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胎动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饮食管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药物治疗:
硫酸镁:是治疗子痫的首选药物,具有解痉、降压、镇静等作用。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可降低血压,缓解症状。
镇静药: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可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预防抽搐。
终止妊娠:在孕妇病情稳定后,应尽快终止妊娠,可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6.如何预防妊娠子痫的发生?
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低子痫的发生风险。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进食。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增强孕妇的体质,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按时服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镇静药等,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7.妊娠子痫对胎儿有影响吗?
妊娠子痫对胎儿有影响。妊娠子痫可导致胎儿缺氧、酸中毒、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胎儿的生命和健康。
8.妊娠子痫的预后如何?
妊娠子痫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如果病情较轻,治疗及时,孕妇和胎儿的预后一般较好。如果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孕妇和胎儿的预后可能较差。
9.妊娠子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按时服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镇静药等,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避免诱因: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诱因,预防子痫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