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的脑脊液鉴别可从外观性状、细胞计数与分类、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进行。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有正常范围,不同类型脑炎在颜色、透明度、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含量等方面有不同变化,还可通过病毒学、细菌学、自身抗体等检查进行病原学鉴别,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脑脊液鉴别需考虑各自特殊情况。
一、外观性状鉴别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若为脑炎患者脑脊液,可能会出现颜色改变,如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颜色多无明显异常改变;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可呈混浊状,甚至呈脓性;结核性脑炎时,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脑炎患者脑脊液透明度因病因不同而异,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混浊度高,结核性脑炎时呈毛玻璃样混浊,病毒性脑炎时多为清晰或微混。
二、细胞计数与分类鉴别
1.细胞计数
正常脑脊液细胞计数:成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为$(0-5)\times10^{6}/L$,主要为淋巴细胞;儿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略高,为$(0-15)\times10^{6}/L$,也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炎时细胞计数变化: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多在$(10-500)\times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可达$(1000-10000)\times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炎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多在$(50-500)\times10^{6}/L$之间,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2.细胞分类:通过对脑脊液细胞进行分类,病毒性脑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化脓性脑炎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结核性脑炎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后期淋巴细胞增多,还可发现结核杆菌等特殊细胞;自身免疫性脑炎时,可能会有异常淋巴细胞等改变。
三、生化检查鉴别
1.蛋白质含量
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成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儿童为$0.2-0.4g/L$。
脑炎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轻度升高,多在$0.5-1.0g/L$;化脓性脑炎时,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可达$1-5g/L$以上;结核性脑炎时,蛋白质含量中度升高,多在$0.5-2.0g/L$;自身免疫性脑炎时,蛋白质含量也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2.葡萄糖含量
正常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成人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为$2.5-4.5mmol/L$,约为血糖的$1/2-2/3$;儿童稍高,为$2.8-4.5mmol/L$。
脑炎时葡萄糖含量变化: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降低,可低于$2.2mmol/L$;结核性脑炎时,葡萄糖含量也降低,多在$1.1-2.2mmol/L$;病毒性脑炎时,葡萄糖含量多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时,葡萄糖含量一般无明显降低。
3.氯化物含量
正常脑脊液氯化物含量:成人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儿童为$111-123mmol/L$。
脑炎时氯化物含量变化:结核性脑炎时,脑脊液氯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可低于$102mmol/L$;化脓性脑炎时,氯化物含量也可降低,但不如结核性脑炎明显;病毒性脑炎时,氯化物含量多正常;自身免疫性脑炎时,氯化物含量一般无明显异常。
四、病原学检查鉴别
1.病毒学检查:通过PCR等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如病毒性脑炎时可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核酸,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核酸。
2.细菌学检查:对于化脓性脑炎,可通过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出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对于结核性脑炎,可通过抗酸染色检测结核杆菌,或进行结核杆菌培养等。
3.自身抗体检查:自身免疫性脑炎时,可检测脑脊液中的自身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等,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脑炎脑脊液鉴别时,需注意儿童脑脊液各项指标与成人的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较宽,细胞分类随年龄有一定变化规律,在进行病原学检查时,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检测结果解读需更加谨慎,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老年人:老年人脑炎脑脊液鉴别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对脑脊液指标的影响,如老年人可能因脑血管疾病等导致脑脊液某些指标非特异性改变,在进行病原学检查时,要注意老年人感染的不典型性,需全面综合分析脑脊液各项指标及临床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脑炎时,脑脊液鉴别要考虑妊娠对脑脊液指标的可能影响,同时在进行病原学检查等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和药物(若涉及药物时),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