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现黑眼圈的常见原因包括睡眠因素(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睡眠姿势不当)、遗传因素、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其他过敏原接触)、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过度用眼导致的眼肌紧张)、营养因素(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发现小孩有黑眼圈且长期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家长要让小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维护眼部和身体健康。
一、睡眠因素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小孩若睡眠时长不够或睡眠过程中频繁醒来、多梦等,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静脉血流淤滞,从而出现黑眼圈。儿童的正常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婴儿一般需12-16小时,幼儿需11-14小时,学龄儿童需9-12小时,若长期达不到相应睡眠时间,就易引发黑眼圈。例如,有些学龄儿童因课业负担重,晚上熬夜学习,睡眠严重不足,眼周肌肤血液循环不畅,很快就会出现黑眼圈。
2.睡眠姿势不当:小孩如果长期趴着睡,会压迫眼部周围的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导致眼周血液淤积形成黑眼圈。比如有的小孩习惯趴着睡觉,时间一长,眼周就可能出现明显的黑眼圈。
二、遗传因素
部分小孩出现黑眼圈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黑眼圈较明显的情况,小孩遗传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眼周皮肤的色素沉着等情况,使得小孩更容易出现黑眼圈。例如有些家族中父母的黑眼圈比较明显,其子女在较小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类似的黑眼圈表现。
三、过敏因素
1.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当小孩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肿胀,会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进而波及眼周,导致眼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黑眼圈。同时,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眼周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色素沉着。比如对花粉过敏的小孩,在花粉季容易发作过敏性鼻炎,同时伴有眼周的不适和黑眼圈。据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如20%左右)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会出现黑眼圈表现。
2.其他过敏原接触:小孩接触到其他过敏原,如尘螨、动物毛发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累及眼周,导致黑眼圈出现。例如在尘螨较多的环境中生活的小孩,容易因尘螨过敏出现眼周的问题,包括黑眼圈。
四、眼部疲劳
1.长时间用眼:现代小孩用眼机会增多,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会使眼部肌肉疲劳,眼周血液循环减慢,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形成黑眼圈。例如有些小孩每天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部得不到充分休息,很快就会出现眼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出现黑眼圈。不同年龄段小孩能接受的用眼时长不同,一般学龄前儿童每次用眼不宜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用眼不宜超过30分钟,超过这个时长就容易导致眼部疲劳。
2.过度用眼导致的眼肌紧张:小孩过度用眼还会使眼肌紧张,影响眼周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黑眼圈情况。比如小孩长时间专注于看书,眼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眼周的血液循环,使得黑眼圈更加明显。
五、营养因素
1.营养不均衡:小孩如果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和矿物质(如铁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包括眼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营养状况,从而容易出现黑眼圈。例如缺乏铁元素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而贫血可能会引起眼周血液循环不良,出现黑眼圈。一般来说,正常饮食的小孩通过合理搭配能获取所需营养,但挑食的小孩就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情况。
2.营养不良: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小孩出现黑眼圈,同时还可能伴有身体其他方面的表现,如消瘦、发育迟缓等。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身体整体机能下降,眼周皮肤也会因为营养供给不足而出现问题,导致黑眼圈形成。比如一些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儿童,就比较容易出现黑眼圈等表现。
六、疾病因素
1.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会出现黑眼圈,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异常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液回流受阻。例如患有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周,从而出现黑眼圈。相关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如10%左右)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伴有黑眼圈症状。
2.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可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血液循环,使眼周出现水肿和色素沉着,表现为黑眼圈。比如肾炎患儿,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水液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眼周水肿,进而出现黑眼圈。一般肾脏疾病除了黑眼圈外,还会有其他表现,如尿液异常、水肿等身体其他部位的表现。
3.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慢,可能会出现包括黑眼圈在内的一系列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身体的多种代谢过程,眼周代谢减慢可能导致色素沉着等情况出现黑眼圈。
当发现小孩有黑眼圈时,家长应首先观察小孩的一般情况,如睡眠、饮食、是否有过敏表现、是否有其他身体不适等。如果黑眼圈长期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小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让小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度用眼等,以维护小孩的眼部健康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