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黎氏区,常见原因为鼻部损伤、鼻中隔偏曲、鼻部炎症、鼻腔及鼻窦肿瘤等,也可能与发热、血液系统疾病、营养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鼻出血、鼻塞、流涕等,出血量较多时,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检查方法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局部处理方法包括指压法、冷敷法、烧灼法、填塞法等,全身治疗方法包括止血药、抗生素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鼻部疾病、注意饮食、预防感冒、定期体检等。
一、病因
1.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是小儿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部撞击等,可损伤鼻中隔黏膜的毛细血管,导致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时,突出的鼻中隔黏膜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黏膜糜烂、出血。
(3)鼻部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炎症,可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可破坏局部血管,引起鼻出血。
2.全身原因
(1)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等发热性疾病,可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
(3)营养障碍: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缺乏,可导致鼻黏膜脆性增加,容易出血。
(4)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尿毒症等肝、肾功能不全的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
(5)其他: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导致鼻出血。
二、症状
1.鼻出血:可为单侧或双侧,出血量多少不一,可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出血,甚至大量出血。
2.鼻塞:鼻出血后,可出现鼻塞症状。
3.流涕:鼻腔黏膜炎症时,可出现流涕症状。
4.其他: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
三、检查
1.前鼻镜检查:可观察鼻腔黏膜是否有充血、肿胀、糜烂、溃疡等病变,鼻中隔是否偏曲。
2.鼻内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鼻腔深部的情况,有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出血点。
3.血常规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情况,有助于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4.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5.其他检查:如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四、治疗
1.局部处理
(1)指压法: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5~10分钟,以压迫止血。
(2)冷敷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鼻部,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3)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可使血管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4)填塞法: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2.全身治疗
(1)止血药:如维生素K、维生素C等,可促进凝血。
(2)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可预防或治疗感染。
(3)其他:如输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3.病因治疗
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治疗鼻部炎症、纠正贫血、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等。
五、预防
1.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或涂抹鼻腔润滑剂,保持鼻腔黏膜湿润。
2.避免挖鼻、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避免损伤鼻黏膜。
3.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可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4.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因发热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
6.定期体检:有鼻出血家族史、血液系统疾病等高危因素的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六、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与鼻部损伤、鼻炎等有关。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硝酸银、三氯醋酸等,以免损伤儿童的鼻黏膜。同时,应教育儿童不要挖鼻、用力擤鼻等,避免鼻部受伤。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治疗时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等。
3.孕妇:孕妇鼻出血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血管扩张等有关。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采用局部处理等方法止血。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情绪,同时监测血压。如有必要,可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5.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鼻出血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进行处理。同时,应密切观察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总之,小儿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与鼻部损伤、鼻部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治疗时应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如鼻出血持续不愈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