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局限性异常扩张的瘤状突起,有破裂出血风险。发病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及后天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创伤、感染等。未破裂动脉瘤可能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破裂动脉瘤有出血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诊断靠头颅CT、MRI及MRA、DSA等,治疗有保守、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等方式。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注意定期复查和生活方式调整,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颅内动脉瘤的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局限性异常扩张形成的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相当于在脑血管上鼓起了一个“小泡”,这个“小泡”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一旦破裂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二、发病原因
1.先天因素:部分患者是由于先天性的动脉壁结构异常导致,比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动脉壁中层有局部缺失等情况,使得动脉壁相对薄弱,容易在血流压力等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在一些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中,先天因素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病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而且可能在较年轻时就发病。
2.后天因素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逐渐加重,动脉壁的弹性下降,血管壁承受血流冲击的能力减弱,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会促使动脉瘤形成。中老年人群由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所以相对更易患颅内动脉瘤。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动脉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导致动脉壁受损,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创伤:头部受到外伤时,可能直接损伤动脉壁,导致局部血管结构改变,后期有可能形成动脉瘤。比如头部遭受车祸撞击等严重外伤后,有出现颅内动脉瘤的可能。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累及颅内动脉,引发动脉炎,导致动脉壁破坏,从而形成动脉瘤。例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血流传播累及颅内血管。
三、临床表现
1.未破裂动脉瘤
很多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做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因素,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位于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可能会压迫动眼神经,导致患者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
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2.破裂动脉瘤
出血症状:最典型的表现是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常被描述为“像炸裂一样的头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的。出血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的意识模糊到深度昏迷不等。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累及的部位不同,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例如动脉瘤破裂出血累及运动神经相关区域,可能导致肢体偏瘫;累及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可能出现言语障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时,恢复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患者相对恢复能力可能稍强,但具体还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判断。女性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为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以具体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主。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初步筛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常用方法。在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头颅CT可发现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等表现。但对于未破裂的较小动脉瘤,头颅CT可能难以发现。
头颅MRI及MR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的形态,对于发现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头颅MRI能够从多方位成像,帮助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等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等,由于CT有辐射可能会选择MRI及MRA检查,但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的可行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入造影剂,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的依据。但DSA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情况不适合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能会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颅内压可以使用甘露醇等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要关注肾功能等情况。
2.手术治疗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通过开颅手术,找到动脉瘤,用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阻断动脉瘤的血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手术方式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和精细操作,对于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有一定的适应情况。
3.介入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通过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治疗方式相对创伤较小,对于合适的动脉瘤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但在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
六、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是否破裂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未破裂的动脉瘤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破裂出血的动脉瘤预后则相对较差,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等后遗症。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一般年轻患者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预后可能相对更优,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判断。
2.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动脉瘤的情况,如是否有复发、再次破裂等迹象。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保持血压稳定对于预防动脉瘤破裂非常重要。同时,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等。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更加谨慎,比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快速起身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的动作;孕妇则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项管理,因为很多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