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连续性中断,常见于头部创伤。病因分直接和间接暴力,好发于交通参与者、危险工作人群、儿童和老年人。其分类按形态有线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按部位有颅盖和颅底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脊液漏。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生长发育,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孕妇要顾及胎儿安全。康复需进行训练和心理支持,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单纯线性骨折预后好,粉碎性合并严重脑损伤预后差。
一、定义
颅骨骨折指的是颅骨受暴力作用导致颅骨的连续性中断。这是头部创伤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脑损伤等同时存在。
二、病因及好发人群
1.病因:主要由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中头部受到撞击、高处坠落时头部着地、锐器或钝器击打头部等;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力量经脊柱传导至头部,引起颅骨骨折。2.好发人群:交通参与者,尤其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者,如闯红灯的行人、不戴头盔的摩托车骑行者等,发生交通事故时易导致颅骨骨折;从事危险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采矿工人等,由于工作环境充满危险因素,头部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儿童和老年人也较为常见,儿童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弱,玩耍时易摔倒撞击头部;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
三、分类
1.按骨折形态分类
线性骨折:最为常见,骨折线呈线状,没有明显的颅骨移位,X线或CT检查表现为颅骨上的一条清晰的线状低密度影。大多数线性骨折不需要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愈合,但需警惕可能合并的颅内损伤。
凹陷性骨折:骨折局部颅骨向颅内凹陷,多为颅骨全层凹陷,也可为内板单独凹陷。骨折片可刺破硬脑膜,损伤脑组织,导致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钝器直接击打头部,X线和CT检查能清晰显示凹陷的部位、范围和深度。
粉碎性骨折:颅骨呈碎裂状,骨折片较多。暴力较大时发生,往往合并严重的脑损伤,病情较重,预后可能较差。
2.按骨折部位分类
颅盖骨折:发生于颅盖骨,包括额骨、顶骨、颞骨和枕骨的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如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线性骨折相对多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皮血肿。
颅底骨折:按照部位又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常由间接暴力或颅盖骨折延伸所致。颅前窝骨折可能出现“熊猫眼”征(眼眶周围瘀斑)、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等症状;颅中窝骨折可能有脑脊液耳漏、鼻出血或耳道出血、听力障碍等表现;颅后窝骨折可出现乳突部皮下瘀斑等。
四、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头皮血肿等。压痛较为明显,尤其是在骨折线处。2.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痛、呕吐、眩晕、视力下降、听力障碍、嗅觉或味觉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等。3.脑脊液漏:颅底骨折时,脑脊液可通过鼻腔或耳道流出,表现为清亮液体,这是诊断颅底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要注意与鼻腔或耳道的普通分泌物相鉴别。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受伤经过,并对头部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检查头皮有无损伤、压痛部位、是否存在畸形等,同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系统体征。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能发现明显的骨折线,但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有限。常用正位、侧位、汤氏位等不同投照位置。
CT检查:是诊断颅骨骨折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范围以及是否合并颅内血肿、脑损伤等病变。对于颅底骨折,高分辨率CT扫描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检查:在显示颅脑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优势,可用于评估骨折合并的脑损伤情况,如脑挫裂伤、脑出血的早期改变等,但对于骨折线的显示不如CT清晰。
六、治疗措施
1.保守治疗:对于线性骨折且无明显颅内损伤、凹陷性骨折凹陷程度较轻(凹陷深度小于1cm)且无神经系统症状、颅底骨折无脑脊液漏持续不愈等情况,可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防治感染,尤其对于有脑脊液漏者,要避免用力咳嗽、擤鼻等,以防逆行感染;给予止痛、镇静等对症处理以缓解患者不适。2.手术治疗:严重凹陷性骨折,凹陷深度大于1cm,或骨折片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需要手术复位或去除碎骨片;粉碎性骨折伴有明显的颅骨缺损、有较大的骨折片刺入脑组织、开放性颅骨骨折等情况,也需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恢复颅骨的完整性,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修复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颅骨具有一定弹性,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由于其颅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骨折后可能影响颅骨和脑组织的生长发育。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检查。治疗时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有无异常哭闹等,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较低。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手术风险。骨折愈合时间可能相对较长,需要加强营养支持,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跌倒再次受伤。
3.孕妇:孕妇发生颅骨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如尽量减少X线和CT检查,如需进行,要做好腹部防护。治疗过程中选择药物时也要谨慎,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必要时需要妇产科医生的协同治疗。
八、康复与预后
1.康复:颅骨骨折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对于存在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日常活动,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预后:大多数颅骨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头痛、头晕、癫痫发作、视力或听力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预后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是否合并脑损伤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单纯线性骨折预后较好,而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脑损伤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