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疼痛的特点并非固定为“一直痛”或“动才痛”,而是与病情阶段、关节受累程度相关。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炎症反应剧烈,尿酸盐结晶大量沉积并刺激周围组织,此时疼痛通常持续且剧烈,即使静止不动也会感到钻心般疼痛,夜间或清晨可能因体温下降、尿酸盐溶解度降低而加重。当病情进入缓解期或慢性阶段,关节炎症减轻,疼痛可能呈现“动则痛”的特点。活动时关节摩擦、受力增加,可能触发残留尿酸盐结晶对软组织的刺激,导致疼痛加重;而休息时疼痛可能缓解。此外,若痛风石形成并侵蚀关节、骨骼,活动时因关节结构改变、受力不均,也可能引发持续性隐痛或活动后加剧。
因此,痛风疼痛模式因人而异。若出现关节持续疼痛或活动后加重,应及时就医,通过血尿酸检测、关节超声等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