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患者长期高尿酸血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沉积形成的结节状赘生物。
其形成过程为血液中尿酸浓度持续过高,超出溶解度后析出针状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被免疫细胞吞噬后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黄白色、大小不一的结节,质地可从松软到坚硬不等。痛风石常见于耳廓、关节、皮下及肾脏等部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隆起,无明显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痛风石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甚至皮肤破溃、排出白色粉状尿酸盐结晶,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痛风石是痛风慢性化的标志,提示病情已进入中晚期。预防痛风石的关键在于早期规范治疗,通过非布司他、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并配合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戒酒等生活方式调整,减少尿酸盐沉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