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区别体现在病因、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关节损害特点、治疗与预后等方面。
1.病因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机体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免疫紊乱等相关。
2.症状表现
痛风多为急性发作,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重,数天可缓解,发作间隙无症状;类风湿关节炎起病缓慢,多累及手腕等小关节,呈对称性肿胀、疼痛,伴晨僵(持续1小时以上),病程迁延,可逐渐累及多关节。
3.实验室检查
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关节液可检出尿酸盐结晶;类风湿关节炎则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多呈阳性,血尿酸正常。
4.关节损害特点
痛风反复发作可形成痛风石,破坏关节骨质;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导致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改变),影响关节功能。
5.治疗与预后
痛风以降尿酸(如非布司他)和抗炎止痛为主,控制饮食可减少发作;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若未规范治疗,致残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