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
1.发病机制
腰椎骨质增生是骨骼边缘的骨性赘生物,多因年龄增长、劳损、创伤或骨质疏松导致骨骼代偿性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则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常由外伤、久坐或重体力劳动引发。
2.症状表现
腰椎骨质增生症状较轻,以腰部僵硬、酸痛为主,活动后加重,一般无下肢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重,除腰痛外,常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3.影像学检查
腰椎骨质增生在X光片上可见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腰椎间盘突出在CT或MRI上可清晰显示椎间盘形态改变(如突出、膨出)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4.治疗方法
腰椎骨质增生以保守治疗为主,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严重时需手术去除骨赘;腰椎间盘突出则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如牵引、理疗)或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
如果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症状,怀疑与腰椎骨质增生或者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