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有痛风石,可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比如观察典型症状、触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
1.观察典型症状
痛风石多见于耳廓、关节(如肘、膝、手指、脚趾)及皮下软组织,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结节,质地偏硬或稍软,表面皮肤可能变薄、发亮,呈淡黄色或白色。部分痛风石会破溃,流出白色粉状或糊状尿酸盐结晶,伴有刺激性气味。
2.触诊检查
医生通过触摸可感知皮下硬结,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踝关节、耳廓等常见部位。痛风石可能单发或多发,大小从米粒到鸡蛋不等,活动度差,按压时可能有轻微疼痛。
3.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痛风石可能不显影,晚期可见关节周围不规则透亮影(代表尿酸盐沉积)或骨质破坏;超声可发现关节内或皮下的“双轨征”(尿酸盐沉积在软骨表面的特征性表现)及高回声团块;双能CT能精准识别尿酸盐结晶,明确痛风石的位置、大小及数量,是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4.实验室检测
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420μmol/L)是痛风石形成的基础,但部分患者尿酸可能正常。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镜检发现尿酸盐结晶可确诊。
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痛风石,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应避免吃沙丁鱼、凤尾鱼等高嘌呤食物,否则不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