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跟手足口的区别是病原体方面、临床表现方面、治疗方面等。
1、病原体方面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在健康人群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可正常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环境改变等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鹅口疮。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这些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2、临床表现方面
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覆盖有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局部黏膜潮红、粗糙,甚至可能有溢血。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手足口病是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破溃后形成浅溃疡,疼痛明显。皮疹通常不痒不痛,不留疤。
3、治疗方面
鹅口疮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喂奶后可给宝宝喂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喂奶前要洗净双手,清洁乳头。手足口病如果病情较重,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出现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能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有发热等症状可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平时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