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是一类涉及血管壁炎症性改变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血管超声、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能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量变化,血管炎活动期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贫血等情况。
2.血沉和C反应蛋白
二者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指标,血管炎患者这两项指标常升高,可辅助判断病情活动度。
3.自身抗体检测
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原发性血管炎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可出现不同类型ANCA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
1.血管超声
可观察血管壁结构、血流情况,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病变。
2.血管造影
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是诊断血管炎的重要手段。
3.磁共振血管成像和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无需插入导管,能多角度显示血管,对诊断大血管炎有较大帮助。
三.病理检查
通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壁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损伤等病理改变,是诊断血管炎的“金标准”。
血管炎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若怀疑患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