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1.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可急可缓,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见的表现包括关节疼痛、肿胀,通常累及多个关节,呈对称性分布,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最为常见。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晨僵,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2.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早期可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骨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关节制动,但要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在病情缓解期,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2.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比如布洛芬、甲氨蝶呤等,能够改善疼痛症状,并控制病情进展。但是药物应遵医嘱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经规范药物治疗无效、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滑膜切除术、关节置换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