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症状有面部肌肉抽动、头颈部及肩部抽动、上肢抽动、躯干及下肢抽动、发声性抽动、综合症状及共病等。
1、面部肌肉抽动
孩子常出现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咧嘴、做鬼脸或努嘴等动作,这些抽动可能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情绪紧张时加重,放松或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2、头颈部及肩部抽动
表现为点头、摇头、耸肩、扭颈或甩头等动作,部分孩子会伴随颈部肌肉紧绷感,抽动频率不定,可能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易被误认为“多动”或“习惯性动作”。
3、上肢抽动
常见动作包括甩手、握拳、搓手指、抖动手腕或手臂,甚至出现拍打自己、触摸他人或物品等行为,抽动可能突然发生,孩子常无法自主控制。
4、躯干及下肢抽动
表现为挺胸、扭腰、腹肌收缩或踢腿、踮脚等动作,部分孩子会因躯干抽动出现坐立不稳、行走异常,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5、发声性抽动
包括清嗓子、咳嗽、哼声、尖叫、模仿动物叫声或重复无意义音节,少数孩子会说出脏话或秽语(需与品行障碍区分),发声抽动常伴随面部或肢体抽动同时出现。
6、综合症状及共病
抽动症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焦虑、抑郁或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计数),部分孩子因抽动影响社交或学习,出现自卑、退缩等心理问题。
若孩子出现上述抽动症状持续超过1年,或抽动频率、强度逐渐加重,影响学习、生活或社交,需及时就医。儿童神经内科或心理科可通过专业评估(如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