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体现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1.定义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在关节的表现,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还可累及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2.病因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
3.临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症状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常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关节,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发作后不留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还可出现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一般超过1小时。
4.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轻度或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等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约为70%,但特异性不强;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沉和C反应蛋白常升高,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