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理疗包括热敷、牵引、针灸、按摩等方式,各有原理与操作要点。
1.热敷
通过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见的热敷方式有热水袋热敷、中药热敷等。
将热水袋温度调节至40-50℃,外敷于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中药热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包,将其加热后敷于颈部,同样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温度应控制在38℃左右,且热敷时间适当缩短至10分钟以内。
2.牵引
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相互平衡,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减少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等。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如坐位牵引或卧位牵引。坐位牵引时,患者端坐,牵引带固定于头部,牵引重量一般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天1次;卧位牵引时,患者仰卧,牵引重量可适当增加,一般5-10kg,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天1-2次。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牵引重量应适当减轻,起始重量从2kg开始,且牵引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
3.针灸
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等作用。
由专业医生选取颈部相关穴位,如风池、天柱、大椎等进行针刺,针刺深度和手法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一般留针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儿童患者进行针灸时需更加谨慎,选择穴位要精准,针刺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
4.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专业按摩师采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从颈部两侧开始,逐步向颈部中央进行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5-20分钟,每周3-4次。对于老年患者,按摩力度要更轻柔,避免造成颈部损伤;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进行按摩需告知按摩师,以便调整按摩力度和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