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分为3级,1级细胞异型性相对较轻、发展为浸润癌风险相对较低,处理需考虑人群差异;2级细胞异型性较1级明显、发展为浸润癌可能性升高,选择治疗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影响;3级细胞异型性严重、发展为浸润癌风险高,特殊人群需谨慎权衡治疗利弊。
1级:细胞异型性相对较轻,腺体轻度拥挤,结构稍不规则,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但仍保持一定的极性。其意义在于提示子宫内膜存在较轻微的上皮内异常增殖情况,此时细胞的形态和排列虽有一定改变,但尚处于相对较轻的病变阶段,发展为浸润癌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病变进展。对于不同年龄、生育状况等的人群,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并考虑个体化的监测及治疗方案,而绝经后女性可能更多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来降低潜在恶变风险。
2级:细胞异型性较1级明显,腺体中度拥挤,结构不规则程度增加,细胞核异型性更显著,极性部分紊乱。此级别的病变提示子宫内膜上皮异常增殖程度有所加重,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较1级有所升高。在面对不同人群时,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手术等治疗手段时需充分考量手术风险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3级:细胞异型性严重,腺体高度拥挤,结构紊乱明显,细胞核显著异型,极性几乎丧失,可伴有筛状、实性等结构。3级EIN提示子宫内膜上皮异常增殖程度最重,发展为浸润癌的风险较高。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体弱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权衡治疗的利弊,在保证有效控制病变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患者机体功能的过度影响,比如可以考虑更保守但有效的监测结合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来应对其复杂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