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发育中原始心房分隔形成的结构异常,一般人群中发生率约20%-25%,多数无症状,部分可引发偏头痛、脑梗死等,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有区别,有相关情况需遵医嘱处理
胚胎发育角度: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心房分隔形成原发隔和继发隔,二者之间的孔隙即为卵圆孔,这是胎儿循环的正常结构,所以从胚胎发育起源来讲它是先天性形成的结构异常。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卵圆孔未闭较为常见,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25%。多数卵圆孔未闭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因存在右向左分流等情况,引发偏头痛、脑梗死(尤其是年轻患者无其他明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时)、decompressionsickness(潜水员病等)等相关临床情况。对于有相关症状或存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如介入封堵治疗等。
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及区别:它和其他典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一样,都属于心脏结构在胚胎发育时期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但卵圆孔未闭的解剖结构特点与其他先天性心内间隔缺损有差异,其病理生理影响及临床处理方式也有自身特点。从年龄因素来看,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卵圆孔未闭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自行闭合,若未闭合则持续存在成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情况;在性别方面暂无明确证据表明男女在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一般建议避免可能因右向左分流增加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极端情况,比如潜水等高压环境暴露需谨慎,有相关心脑血管症状倾向的人群需遵医嘱进行评估和处理,有明确病史提示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患者则需要更密切关注心脏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